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 年6 月24 日出生于保加利亚,1965年圣诞前夕移居法国。现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教授,兼任欧美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常任客座教授、荣誉博士。
克里斯蒂娃学术成就卓著,与其师罗兰·巴特同为后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于2 0 世纪60 年代后期创立了互文性理论,并在符号学、语言学、哲学、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主要著作有《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语言,这个未知的世界》《诗歌语言的革命》等四十二种。克里斯蒂娃多次获得人文社科类重要奖项和荣誉称号,如: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87)、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荣誉会员(1998)、挪威“霍尔堡国际纪念奖”(2004)、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司令勋位”(2015)等。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符号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文学批评家朱莉亚·克里斯蒂娃教授于2012年11月应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项目的邀请所做的系列演讲实录。演讲围绕“主体·互文,精神分析”的主题宣讲了克里斯蒂娃关于符号学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等核心观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启发只在有限的几页上但都很关键。弗洛伊德以来创建一种构筑于内心脆弱性与异质性之上的新人文主义,解构文本和解构主体,抑郁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同时伴随恐惧与快感的活埋想象 (以及讲座之外的部分很水甚至让人不适。附的克里斯蒂娃的那篇文章让我对她的文风有点失望sigh
评分讲座稿,理路清晰、紧凑、节奏感强,对这种散发着精神分析灵氛的学者,一直缺乏抵抗力。
评分因为是演讲稿,所以很多内容没有深入展开,有些看的不过瘾,不过在演讲中涉及的很多思考已经足以触发接下来工作中可以展开的工作面向了。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总在回想爱手艺那篇《外来者》扭曲到极点的结局,只恨无法在短评中泄底所以不能展开我的分析给后来的豆友。那种自我与异己相遇后暴露的“不安陌异感”和隐藏在深处的异质性,如果你刚好也是恐怖/科幻爱好者的话读完本书应该能get到我想说什么。那么下次阅读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可理直气壮地做如此宣言,我存在许多的“复身”。你可以是深潜者,他可以是异星人。或者用克里斯蒂娃总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来说,“我们都是陌生人”(Nous sommes tous des etrangers)。
评分第二讲最好,灵光与考据交汇的一篇文本分析。有精神分析free association的路子,又不执着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完全以普鲁斯特的文本展开。对意识流小说的这种互文性的解读方法值得借鉴。克里斯蒂娃早期的理论受形式主义的毒害,力求一种表述上的“科学性”,用一些语言学、数学式的词汇把观点包装起来,看着实在费劲;进入精神分析之后看着轻松多了。最令我惊讶的是柏格森民国时期的译者张东荪居然是有如此影响力的哲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