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士元(1907—1998),生於北京,著名文物專傢、古建築保護專傢。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曾任故宮博物院辦事員、科員、編纂,中國營造學社編纂兼中法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故宮博物院建築研究室主任、副院長、研究員,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緻力於文物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古代建築和明、清曆史檔案研究領域造詣頗深。著有《清代起居注考》《明代建築大事年錶》《清代建築大事年錶》《故宮史話》《我在故宮七十年》等。
編輯推薦
這部作品,以深入淺齣、小中見大的手法,把枯燥的磚木瓦石建築物,賦予靈氣,讀起來不枯燥
內容簡介
《從紫禁城到故宮》是在單士元先生1962年編著的《故宮史話》的基礎上完善修訂的。這本著作涵蓋瞭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城皇宮的規劃設計施工檔案和明清曆史文獻史料,用單老在故宮70年的經曆傾注而成,全書自鼎建紫禁城而始,將紫禁城的營建製度、營建過程、宮殿的建築藝術布局以及紫禁城中發生的曆史事件貫穿一綫,直至故宮博物院在民國初年的創建,一氣嗬成,內容豐富,深入淺齣,展示齣故宮學所富含的深厚的中國曆史文化及建築學知識,也令我們見識到瞭一位德高望重的故宮學大傢豐富的學養和不凡的一生,令人慨然。
文/岸晓风 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凡到北京去的人,都是要去一下长城的,不然算不上“好汉”。当然到了北京,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去过,也算不上到了真正的北京——那就是故宫(古时称紫禁城)。试想,在古时候,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才是“首都”。 当然...
評分文/岸晓风 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凡到北京去的人,都是要去一下长城的,不然算不上“好汉”。当然到了北京,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去过,也算不上到了真正的北京——那就是故宫(古时称紫禁城)。试想,在古时候,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才是“首都”。 当然...
評分(刊于《现代快报》2017年8月27日) 文/俞耕耘 北京故宫,之所以驰名世界,在于它早已化为历史凝集,文明象征。无论从艺术还是规模,都前所未有,登峰造极。在它背后,是北京八个世纪的建都史,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丰赡积淀,承袭沿革与改造扩建。它不仅向我们诠释了...
評分文/岸晓风 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凡到北京去的人,都是要去一下长城的,不然算不上“好汉”。当然到了北京,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去过,也算不上到了真正的北京——那就是故宫(古时称紫禁城)。试想,在古时候,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才是“首都”。 当然...
評分解码“紫禁城”的秘密 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高敞壮丽过之”( 《明太宗实录》)。200年后,满蒙铁骑踏入北京。与项羽火烧阿房宫、董卓火烧洛阳、朱棣火烧南京紫金城、李自成火烧(北京)紫禁城相比,清王朝把明皇宫作为新朝统治所在,不但使得紫禁城建筑群的...
什麼叫深入淺齣,老北京人的幽默感充滿在字裏行間,盡管是文白參雜,但仍然輕鬆有趣好讀。與此書裏對人民和故宮真摯感情對比鮮明的是故宮曾經的擁有者,是怎麼樣一群冷血動物。
评分2018#13 老先生寫書通常都慢慢悠悠娓娓道來,看得也不厭倦。講布局就著地圖看很有意思。其中提到元宮中軸綫並沒有東西移動,跟之前看到的略不同。提到溥儁的一段有些感嘆。
评分單士元先生的《從紫禁城到故宮》,18年末看瞭一小部分,對於故宮是明清的故宮,甚至還有元故宮的基礎這件事,當時剛剛開始瞭解故宮曆史的我,還有點煩悶看清朝以前的故宮史。直到把明朝前四個皇帝的曆史看完瞭,纔覺得讀起來沒有那麼晦澀瞭。最好的就是看瞭書再看看圖,看瞭圖再去故宮看看。有時候想想,雖然是博物院,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從建築樣式,屋頂形式,屋簷上神獸的數目,殿內藻井的樣子,處處細節都是皇權的象徵,都是等級的區分。把自己的傢做成這樣,還有每一處不甘心,尤其在乾隆時期,為瞭博自己歡心,修建的亭颱樓閣,外麵民不聊生,城內歌舞升平,究竟是個什麼世界。所以,不要說奈何生在帝王傢。有得有失,讓你成為一介草民,民之疾苦未嘗忍受得瞭。
评分2018#13 老先生寫書通常都慢慢悠悠娓娓道來,看得也不厭倦。講布局就著地圖看很有意思。其中提到元宮中軸綫並沒有東西移動,跟之前看到的略不同。提到溥儁的一段有些感嘆。
评分實在是看不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