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1943—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在爱达荷州的科达伦镇。写过四本小说和五本非虚构作品。处女作《管家》1980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获美国笔会/海明威奖,并入围普利策文学奖,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经典。24年后,第二本小说《基列家书》出版,连获2005年普利策文学奖和国家书评人两大文学奖项。随后推出此系列另两部获英国橙子文学奖的《家园》(2008)与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的《莱拉》(2014)。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她颁发国家人文奖章,授奖词称:罗宾逊博士的小说以及非虚构作品勾勒出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充分探索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并定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普世真理。2016年4月,玛丽莲・罗宾逊从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室退休。
◆奥巴马挚爱的美国传奇作家、美国颇具人文关怀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超然人生之书。不同寻常的过去,使我们一旦踏上“流浪”这条路,就难以想象还有别的选择。
◆首部作品即成文学经典。入选耶鲁大学公开课,《卫报》100部优秀小说,《时代》100部优秀英语小说,《纽约时报》20世纪的伟大小说。
◆经久耐读的三代女性传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说“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一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被评为当代美国经典。
◆在美国文坛颇具重要地位作家。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是2016年《时代》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英国病人》作者翁达杰最爱的作家。小说被苏格兰导演比尔·福斯改编为同名电影。
--------------------
指骨镇,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偏远乡村,这里有着罕见的潮湿天气,整个村庄的人们不断面临暴雨、河水泛滥、房屋倒塌以及饥饿、寒冷的侵袭。
露丝和露西尔是一对孤女,照顾她们的人不断来去,而她们则期待在外婆和姨妈西尔维身上感受完整的母亲,但最终她们发现,有着小怪癖的西尔维只向往流浪的旅途。一天,早熟的妹妹露西尔突然惊觉自己对母亲的记忆早已因现实的侵入而腐烂,她选择回归日常,同时向往与指骨镇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地方;而内心更为丰富、内敛的露丝则和西尔维注定是流浪的人,在节节车厢中度过自己流浪的生活。
非同寻常的过去带给这对姐妹丰富但无法厘清的内心世界。挥之不去的伤感留存在她们的回忆和情感中,她们意识到:对逝者的哀恸在时间的河流中渐明渐暗,得不到慰藉。
----------------------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情感纠葛。我想写的人物是那些能为我的思考提出问题的人。
——玛丽莲・罗宾逊
我发现自己读得很慢,然后越读越缓慢——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
——多丽丝•莱辛
小说中对管家的理解,不仅在于保持屋子的清洁,更大程度上,是保持一个家的精神纯净:尤其面临家庭成员的离去,两位小孤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不断的遗弃。
——《纽约时报》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文字是在2015年的春天,那个时候还在北京一家知名的但很快就要倒闭的培训公司备课SAT阅读。题目节选了这样一段话: When we came home, Aunt Sylvie would certainly be home, too, enjoying the evening, for so she described her habit of sitting in...
评分完全把我从厄普代克的文学中走出来了,这个笔触真的非常的安静和美好了。 故事很悲凉,用那么多的景和物去述说这个关于“抛弃”的故事,我真的有些分外的喜欢。一切我的影子“露西”似有若无,最后那种与姨妈一起的流浪,好像是一种融合,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趣。 其实...
评分静谧、悠远。 合上书后的很长时间,情绪依然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中。就像偶然沉入湖底以为会溺水而亡、却突然长出了能呼吸自如的鱼鳃。 情节再简单不过,某一天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心血来潮般带着两个孩子(露西和露西尔)回到依然居住在指骨镇的丧偶外祖母身边。安顿好一切,这...
评分我用一个冬天来翻译这本书。后来,一直放在文件夹里,除了我,没有人看过。我一直想,哪一天我死去了,我的Sylvia,我的Ruth…… 静默温柔地生长 Solitude is a balm for loneliness. 2004年12月11日。我二十岁。我在期待自己的生日礼物,我知道会有Gilead。我知道我翻开第...
精彩,中间打了两个瞌睡,一口气读完,文字也太美妙了,多个段落在咖啡馆里忍不住就读起来了,有这样的书阅读,手机放在家里也半点没有惦记(事实证明,一整天也没有人找我)。故事惨烈而简单,关于女性、家庭、纽带,藏着很多的未知,在成长过程中要如何直面上一辈带来的苦难,而两个女孩成为不同的人,要如何消解她们之间的不和。从小姨带领我去船上那里,故事走向越来越宗教化心理化,“假如再见到母亲”,未曾消亡。
评分喜欢呆在黑暗里的人,一旦靠近明亮的窗户,光亮的集中就把她变成了一个凡人,于是,世界陷落了,亡人与回忆消失了。她将用食物喂养自己粗陋的肉身,逐渐忘记自己的同类,几乎心满意足。
评分看了30页气死了不看了。。翻译得什么鬼啊颠三倒四夹七夹八,满篇都是自己生造的成语和短语。。“(光线太暗了)我们无法阅读”翻译成“我们不识字”。。md译者识字吗。。为啥短评里都说翻译得好骗我买书。。
评分故事是个挺平淡的故事,但是讲述得非常迷人。“她们的人生围绕倾斜的世界一圈圈转落,像从纺锤上转下的纱线。”湖水一样澄澈而幽远。翻译非常棒。(原来译者就是翻译奥丽芙基特里奇那个,难怪!)指骨镇恰如其名,纤细苍白,而且冷硬。第150到160页格外精彩。
评分作为美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之一,玛莉莲的这部处女作的译介可谓是姗姗来迟,远在她后来那些代表作《家园》《基列家书》等之后。本书有着女性处女作特有的纤细与温柔,词句中游走着充满感性的纯净回忆,沉淀下的却是深深的疏离。不过,对于译名,我觉得颇值得商榷。一方面“管家”一词难免歧义,而小说重点并不在作为管家(housekeeper)的外婆和阿姨们;另一方面housekeeping本意做名词时也不是人物,而偏重家政、家务等职业,做分词时更有管理、看护这一过程性的动作含义,而小说的主旨,恰恰是围绕两代三人的管家行为来反向描写一次次的离家。因此,个人觉得译作“监护”更加合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