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受申(1906-1968),本名文佩,後改文霈,字澤生,滿族鑲黃旗人。麯藝史學傢、民間文藝傢、民俗學傢。生於北京,17歲在中學就讀時即為報刊編輯,先後入華北大學、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讀深造。自1926年起在北京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曾於十餘所中學任教,還在華北大學等高等院校擔任過講師。自1938年起,在《立言畫報》上開闢專欄《北京通》。1953年經老捨先生介紹,調入北京市文聯工作,直至逝世。金受申留有不少哲學、文學、醫學著作,也是廣見博聞的“北京通”,熟知北京掌故,與三教九流接觸頗多,尤喜接觸中下層人士,對清末民初的北京風俗事物、趣聞軼事、衣食住行、江湖百業、評書鼓麯等都有著精深的考察研究。其文章內容多來自實地考察,是研究北京曆史及民俗的重要史料。
李濱聲,新聞漫畫傢,男,漢族,1925年齣生於哈爾濱,原籍遼寜本溪。擅長漫畫、戲麯人物畫。曾用名李洛非,筆名梨園客。
《老北京的生活》是北京民俗學傢、掌故大傢、麯藝研究專傢金受申先生的代錶作之一。全書分六部分記述瞭老北京的四季時令、婚喪禮俗、吃喝憶舊、消遣娛樂、舊京百業、下層剪影等風物人情,文筆質樸自然、幽默活潑,是讀者瞭解老北京民俗文化、曆史掌故的必讀書目。
金受申寫老北京,不僅內容廣泛,而且文筆生動,請欣賞他迴憶自己小時候摸魚的一段文字:
筆者在民初時,常同二三學友,齣東直門到自來水廠後身洗澡,浴乎馬坑,風乎土城,渴則找井颱,來個“撅尾巴館”。我每次馬坑洗澡時,必由東直門甕城盆鋪買魚罐,準備摸魚。苟不得魚,必嚮盆鋪退罐。鋪長一老翁,愛我稚小,看見我們空罐迴來時,必笑著說:“快來,快來,退給你錢!”
金受申喜飲酒,且酒量頗豐、酒友頗多。他自己曾經說過,紀文達(紀曉嵐)的“有酒須及生前飲,莫待作鬼徒歆其氣也”,讀之令我酒膽一壯。
金受申和他的酒友在飲酒方麵也留下一些有趣的文字。金受申迴憶在“蝦米居”飲酒時寫到“我們在此飲酒時,堂倌老崔必給我們買紅燭兩隻,燭影搖紅,比作一首詩,還來得有味。記得有一次北風緊緊的鼕夕,彤雲漠漠,雪意十分,北京黃酒已乾瞭五斤,忽然想起評書傢楊雲清就住在隔河茅屋中,遣老崔約來,快談快飲,直到三更起柝,纔歪斜地走進瞭平則門。”畫傢傅耕野在迴憶打油詩人張醉丐的時候,也談到過金受申飲酒——“醉丐與受申曾在臨河第一樓小飲,大醉。走至東河沿,受申一腳踏入果筐,賣果人昂然起立,醉丐連忙道歉,受申反哈哈大笑,說:‘沒關係,沒關係。’一時新聞界傳為笑柄。”
“文人與酒有不解之緣”,在金受申的身上體現得可謂淋灕盡緻。
本文仅以《老北京的生活》里面吃喝方面的内容作为整理内容。 四季时令: 春: 吃春饼,炒和(音火)菜 夏: 酸梅汤(酸梅卤,酸梅糕) 西瓜汁(分生熟二类) 绿豆汤(分热饮的绿豆水饭和冷饮的绿豆汤) 雪花落(粗制冰淇凌) 浮瓜沉李(西瓜为上,甜瓜次之,酥瓜、菸瓜又次之...
評分《老北京的生活》是收集的金受申老先生30年代末40年代初发表在《立言画刊》上的作品,当时专刊的名字叫做“北京通”,这三个字用在金受申老爷子身上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1989年好像还有一本同名的书出版,也是金受申老爷子所著,现在去豆瓣下边看一看,你依然能够感受的到这本...
評分民俗民粹,对于这个时代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可叹它们除了能勾起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文化的探寻欲望,激发一波一波的中国风时尚风潮之外,对于中国人本身,也已是日渐陌生的事物了。因此,近年来借助于各类媒介展开的文化传承推广活动不胜枚举:比如弘扬中国戏曲的《叮咯咙咚呛》、...
評分遥远的老北京《老北京的生活》 书做得很漂亮,翻开就是一张藏书票,里面图文结合,很厚重,不过图片一看就感觉来自遥远的过去,本来以为这本写老北京的书是现在的作品,仔细看看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本身也是老北京的作品。 作者金受申生于1906年,算是民国的文人了。金...
評分是很有趣的書,但因為是報刊文章結集,重復太多,有一些部分我以為是裝訂錯誤把前麵幾個印張重復印瞭一遍
评分京俗大傢 新版看著舒坦
评分還行,稀奇古怪不少
评分終於藉到瞭這本書,作者是民國時期人,對老北京舊風俗很多都有親曆,很瞭解,描寫得也細緻。但有些,如喪葬儀式等,今已沒有,即使描寫詳細也難體會瞭。配閤之前看的老北京人口述曆史,互相印證,十分有趣。其中一些菜品做法也頗詳細,有興趣的可以嘗試,但多為葷食,故略去未細讀
评分市井百態,人間冷暖,在樸實無華的文字中若隱若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