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生于河南。知青五年,七七级四年。有社科研究、编辑、记者、公务员经历。曾长期就职于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为费孝通教授做助手。先后主持宣传部和参政议政部工作。发表文章于《中国社会科学》、《读书》、《东方》、《随笔》、《温故》等刊。出版著作《费孝通传》、《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晴耕雨读》、《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纸年轮》、《纸日月》等。
特别感谢:本书摄影沈继光先生(即《物语三千》、《乡愁北京》作者)。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
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
这些珍贵手稿,亦在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测的命运:有的湮没于战乱流离,不知所终;有的毁于浩劫岁月,毕生心血毁于一旦;有的竟在佚失多年后传奇般地重见天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书话,重现费孝通起伏动荡的生命记忆,亦勾勒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研究集子,倒不如说是对费孝通先生著作的背景介绍。 作者张冠生,担任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对费老的著述、学识、做人非常熟悉和钦佩。作者从费老等身著述中,选取了20部著名篇目,以散文的笔法,围绕费老著述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独立成篇,写了20章。...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研究集子,倒不如说是对费孝通先生著作的背景介绍。 作者张冠生,担任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对费老的著述、学识、做人非常熟悉和钦佩。作者从费老等身著述中,选取了20部著名篇目,以散文的笔法,围绕费老著述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独立成篇,写了20章。...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研究集子,倒不如说是对费孝通先生著作的背景介绍。 作者张冠生,担任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对费老的著述、学识、做人非常熟悉和钦佩。作者从费老等身著述中,选取了20部著名篇目,以散文的笔法,围绕费老著述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独立成篇,写了20章。...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研究集子,倒不如说是对费孝通先生著作的背景介绍。 作者张冠生,担任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对费老的著述、学识、做人非常熟悉和钦佩。作者从费老等身著述中,选取了20部著名篇目,以散文的笔法,围绕费老著述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独立成篇,写了20章。...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研究集子,倒不如说是对费孝通先生著作的背景介绍。 作者张冠生,担任过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对费老的著述、学识、做人非常熟悉和钦佩。作者从费老等身著述中,选取了20部著名篇目,以散文的笔法,围绕费老著述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独立成篇,写了20章。...
费老的助手写的,类似于人物传记
评分可以精巧比喻为有关费孝通的豆瓣读书,简单了解在江村之外他有更大的关于中国社会重建的视野。他是人类学乃至人文学科的中国化开拓者。作者写老派文章,浅白舒服,特别利落。
评分以“书话”为载体为费孝通做精神小传,很有意思的方式。围绕《乡土重建》来谈乡土社会人才流失的章节尤其好,潘光旦的见识更厉害。
评分概括费老的一生,乡土中国四字足矣。可惜内容泛泛表面且有重复。
评分费先生长费先生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