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萨义德 知识分子 文化研究 社会学 社科 哲学 思想史 美国
发表于2024-12-26
知识分子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知识分子论》一书原是萨义德在英国BBC广播公司很有名气的瑞思系列讲演(Reith Lecture)稿,原名是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直译就是《知识分子的再现》),单德信说,萨义德的“Representation”至少有4种涵义:“知识分子为民喉舌,作为公理正义及弱势者/受迫害者的代表,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向大众表明立场及见解;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也代表/再现自己的人格、学识与见地,”所以他干脆译成了《知识分子论》。萨义德本人倒是在《序言》中对他讲演的知识分子这个主题有一个简单的说明:“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他的这个看法与我们所习惯的知识分子定义是全然不同的,现在社会上一般是把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看成知识分子的,根本没有想到体制以内的专家学者是不是知识分子都有问题!萨义德有他自己的理由。
萨义德认为,有两种知识分子,一种是现实社会中的多数知识分子,包括书籍的编辑和作者、军事战略家和国际律师等,他们所说、所用的语言都变成专业的,可为相同领域的其他成员所使用,而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共通语言是非专业人士大都难以理解的。他们很可能关在小屋子里,有着安稳的收入,却没有兴趣与课堂外的世界打交道。他们的文笔深奥而又野蛮,主要是为了学术上的晋升,而不是促进社会的改变。他们迷失于众多细枝末节中,沦为只是社会潮流中的另一个专业人士。还有一种知识分子。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是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学或形而上的思索中寻求乐趣,简言之,就是乐于寻求拥有非物质方面的利益,因此以某种方式说:“我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萨义德将他们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受到形而上的热情以及正义、真理的超然无私的原则感召时,斥责腐败、保卫弱者、反抗不完美的或压迫的权威,这是他们的本色。他们应该甘冒被烧死、放逐、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危险。这样的人数量必然不多,也无法以例行的方式培育出来。他们必然是具有坚强人格的彻彻底底的个人,尤其必须是处于几乎永远反对现状的状态。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个人,对他而言,不管世间权势如何庞大、壮观,都是可以批评,可以直截了当地责难的。萨义德赞赏知识分子站在相对弱势的阶级、弱势者、少数民族和国家、地位较低或势力较弱的文化和种族一边。这并不是故意和政府作对,而是要时时维持着警觉,永远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
真正的知识分子会觉得处于一种流亡的状态,这不一定是真实的流亡,更是指在一个社会中成为圈外人。萨义德指出,因为流亡者同时以抛在背后的事物以及此时此地的实况这两种方式来看事物,所以有着双重视角,从不以孤立的方式来看事物,而且不只看事物的现状,还能看出前因。即使不是真正的移民或放逐,仍可能具有移民或放逐者的思维方式,面对阻碍依然去想像、探索,总是能离开中心,走向边缘,在边缘你可以看到一些事物,而这些是足迹从未越过传统与舒适范围的心灵通常所失去的。
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1935年11月1日~2003年9月24日),后殖民理论代表人物,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也是巴勒斯坦立国运动的活跃分子。萨义德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阿拉伯基督教家庭,家境富有。他童年大多数时间在埃及开罗度过,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1953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多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也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萨义德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阿拉伯语和法语 。其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2003年9月,萨义德因白血病在纽约逝世。
萨义德著作等身,其中以《东方学》(Orientalism,1978)闻名遐迩,此著成为后殖民与后现代主义辩论的先锋。20年来,萨义德著述不辍,焦点扩及政治观察、文化批判,甚至音乐述评等范畴。与此同时他还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投入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其学术建树和政治参与都很引人瞩目。
他的其他著作还有:《开端:意图与方法》(Beginnings: Intention and Method,1975)、《巴勒斯坦问题》(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1979)、《文学与社会》(Literature and Society,1980)、《报道伊斯兰》(Covering Islam,1981)、 《世界、文本、批评家》(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1983)、《最后的天空》(After the Last Sky,1986,与Jean Mohr合著)、《文化与帝国主义》(Criticism In Society,Culture and Imperialism,1993)、《知识分子论》(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1994)、《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Out of Place: A Memoir,1999)、《放逐论及其它散文》(Reflections on Exile,2000)等等。
(都第三版了,行文间还能见到“知识分了”这种错误,真让人尴尬)萨义德为知识分子的画像提供了三个关键词:主动、道德、知识。主动并不意味着他要时时批评,但要时时警觉,不随既定的观念而行;道德意味着他是个世俗之人,起点绝非虔诚的信仰,而仅仅是为人的道德观念;至于知识,则意味着他所拥有的,是见地,是经验,而非专业技能,他必须是个业余者,才有权力干涉现实的一切,而知识是他行动的基础。他要爱,却不可执意僵化;必须边缘,直至放逐自我,却还要寻求影响和改变。这是萨义德的自我辩护,也是知识分子稀缺的理由。
评分说实话,萨义德的知识分子是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然而他并没有权利要求知识分子就是这个样子。纯按理论上来讲,主人是正,奴隶是负,知识分子就是零,他既不是处于附庸位置,也不完全独立,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尴尬位置,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无论你多么标榜独立,在我看来连加缪也不是理想中的知识分子。
评分萨义德对知识分子要求颇高,既要是被流放者,又要是业余人,还得敢对权威讲真话。受益颇多。但此译本错别字较多。
评分具有公共意义的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取向
评分(都第三版了,行文间还能见到“知识分了”这种错误,真让人尴尬)萨义德为知识分子的画像提供了三个关键词:主动、道德、知识。主动并不意味着他要时时批评,但要时时警觉,不随既定的观念而行;道德意味着他是个世俗之人,起点绝非虔诚的信仰,而仅仅是为人的道德观念;至于知识,则意味着他所拥有的,是见地,是经验,而非专业技能,他必须是个业余者,才有权力干涉现实的一切,而知识是他行动的基础。他要爱,却不可执意僵化;必须边缘,直至放逐自我,却还要寻求影响和改变。这是萨义德的自我辩护,也是知识分子稀缺的理由。
文/简LEE 萨义德曾说:“在我的所有著作中,以对于(《知识分子论》)这本书的反应最为一致……人们说我触及了他们社会中的真实情境,即使我对那些社会一无所知。”而我对这本书的看重,也是因为它也触及了我们的“真实情境”。因此,我在这里想从“中国经验”出发,谈谈知识分...
评分从萨义德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独立于社会而又惊醒这个社会,从地域政治学派抽离出来的个人不受影响的发表作为人个人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一个群体利益的观点,才是他眼中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抽离和西方传统思想的物质意识二分密切相关,我们中国讲...
评分他是一个流亡者---萨义德逝世一周年祭 题记: 2004年9月24日,萨义德逝世一周年我以为对于一个思想者,行动者的最好纪念是体验其思想并与之同行,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有一种风行但完全错误的认定:流亡是被完全切断,孤立无望地与原乡之地分离。而...
评分同样是对启蒙以来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杜维明的重点在于对工具理性个人主义的反思,因而极力倡导从儒家传统中打捞文化的精髓,以“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的恕道和“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重新构建全球化轴心时代的全球伦理,力图重提集体(全球村)精神。而面...
评分同样是对启蒙以来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杜维明的重点在于对工具理性个人主义的反思,因而极力倡导从儒家传统中打捞文化的精髓,以“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的恕道和“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重新构建全球化轴心时代的全球伦理,力图重提集体(全球村)精神。而面...
知识分子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