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乱》。
历史进入到唐朝,感觉官僚的作用越来越大。 执政之初,要用善于变通的姚崇,拨乱反正,要用依法治国的宋璟,建设国家要用重视干部的张嘉贞,打造盛世要用文采斐然的张说,还有后来的李林甫,再后来的郭子仪,甚至宦官们比如高力士。 他们成为除了皇帝之外很重要的左右国家走向...
评分看似极其简单的叙述历史,但就是这简单,不复杂,让读者阅后感到清楚明白!当我认为唐史就要在这叙述中结束的时候,唐诗出现了,这可以说是唐代文华最大的贡献!它不仅有浪漫不羁的李白,也有忧国忧民的杜甫。不仅有意境幽远的王维,又有诸如李贺此类的鬼才!这是让我感...
评分看似极其简单的叙述历史,但就是这简单,不复杂,让读者阅后感到清楚明白!当我认为唐史就要在这叙述中结束的时候,唐诗出现了,这可以说是唐代文华最大的贡献!它不仅有浪漫不羁的李白,也有忧国忧民的杜甫。不仅有意境幽远的王维,又有诸如李贺此类的鬼才!这是让我感...
评分当渔阳的鼙鼓声声敲响,安史的胡骑踏向中原大地,踏向繁华富庶的大唐帝国时,帝国的皇帝仍然还在华清池的温泉里和他的杨贵妃鸳鸯戏水,他们丝毫感受不到冬日的寒冷,尽管当时已时值寒冬。甚至在接到情报后的他竟然不相信他们所宠爱的禄儿会反!这样昏聩的帝王,也确实需要依靠...
评分看似极其简单的叙述历史,但就是这简单,不复杂,让读者阅后感到清楚明白!当我认为唐史就要在这叙述中结束的时候,唐诗出现了,这可以说是唐代文华最大的贡献!它不仅有浪漫不羁的李白,也有忧国忧民的杜甫。不仅有意境幽远的王维,又有诸如李贺此类的鬼才!这是让我感...
看完妖猫传,重拾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恰好找到这个书电子版,一周左右看完。文笔很好,也有明确观点。文学家出身的易中天看历史确实不一般。只可惜,这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显然,没有被人好好读。
评分虽然很多观点都见于气贺沢保规先生的《绚烂的世界帝国》一书,但唐诗那章分析看得我如痴如醉,果然是美学出身的。看了易老师那么多书,感情分再加一星。另外bilibili上有个老易关于安史之乱几分钟的访谈,推荐一看。
评分易中天的写法是以梳理为主,梳理现今的一些研究成果,书中许多迥异于中国史书的看法多引自《剑桥中国隋唐史》,安禄山的部分有来自荣新江。从唐到宋到明甚至到清,处理不好与“胡人”的关系,或者对胡人心存芥蒂无法信任,始终是中华帝国开始摇摇欲坠的起点,而唐作为一个血缘里就掺着胡人血统的王朝,晋阳起兵之初就借助胡兵之力的王朝,却处理不好胡人关系,甚至开始怀疑胡人、排斥胡人,忘记初心,又能怪谁呢,咎由自取,胡人不可欺。
评分治乱循环,再英明神武的君王也比不上良好的制度建设,大唐太豪放了,细节控制的不好,到最后就控制不住了。
评分盛唐的繁华与落寞仿佛就是一夕之间,玄宗皇帝早年的励精图治与老年的昏聩奢靡,反差之大令人咋舌。安史之乱将充满危机的帝国推向了深渊,中晚唐的挣扎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帝国的气象也从慷慨悲歌尚气任侠滑落到轻颓卑弱破败消极,宦官乱政弄得朝野乌烟瘴气,文官党争也使帝国耗尽了最后一丝崛起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