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歐內斯特·西格裏斯特(Henry Ernest Sigerist,1891~1957),當代最重要的醫學史傢之一,是把社會史的方法和路徑引入醫學史研究的開拓者。西格裏斯特齣生於巴黎的一個瑞士人傢庭,1917年在蘇黎世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在瑞士軍隊中從事過一段時期的醫學服務之後,便投身於醫學史的研究,先後執教於蘇黎世大學和萊比锡大學。1931年,西格裏斯特移居美國,作為醫學史客座教授加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次年,接任韋爾奇教授,執掌這一領域的重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史研究所,直至1947年退休。西格裏斯特的主要著作有:《人與醫學》(Man and Medicine)、《文明與疾病》(Civilization and Disease,即本書)、《偉大的醫生》(The Great Doctors),以及未完成的8捲本巨著《醫學史》(A History of Medicine)。
本書是作者1940年在伊薩卡城的康奈爾大學“梅森哲講座”的講稿。“講座”的論題是“文明的演進”。作者的論題是疾病與文明的關係。
作者認為,在文明的演進中,疾病扮演瞭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疾病是一個生物過程。人體組織對韆變萬化的環境有著高度的適應性。然而,對個人而言,疾病不僅僅是一個生物過程,而且很可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曆,對個人的整個一生都有影響。人是文明的創造者,則疾病通過影響人對文明的進程發生影響。
很感兴趣。我是华商报读书周刊编辑,希望能与该书相关人士接洽。我的QQ 275375573 MSN:jushui0528@163.com
評分 評分找到这本书,源于一个设想。因为在医院工作的关系,发现不少人在大病康复之后,或多或少会在人生态度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变得更加超脱、淡然。这让我想到,疾病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且可能还不是潜移默化式的,而是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心理体验的影响。可以推...
評分找到这本书,源于一个设想。因为在医院工作的关系,发现不少人在大病康复之后,或多或少会在人生态度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变得更加超脱、淡然。这让我想到,疾病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且可能还不是潜移默化式的,而是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心理体验的影响。可以推...
評分因为学医,朋友送的生日礼物。说实话这里的故事我基本都看过,但从来没有慢慢的体味,决定再温习品味。 疾病的文化史也是医学的发展史,人在与疾病的斗争,疾病从来都不曾战胜人类,也不会战胜人类。人在与疾病斗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疾病也在与人斗争中变得愈加顽固,但我相信总...
鼠疫是由一種杆菌導緻的老鼠及其他嚙齒動物的疾病,這種杆菌是北裏柴三郎和葉赫森在1894年發現的。鼠疫杆菌可以通過像跳蚤這樣的昆蟲傳給人,一旦傳給瞭人類,它就會沿著交通要道在人與人之間通過接觸傳播。鼠疫的發病有兩種形式:淋巴腺鼠疫和肺鼠疫。在前一種病例中,淋巴腺,特彆是腹股溝、腋窩和咽喉的淋巴腺腫大,錶現齣通常被稱作“鼠疫潰瘍”的癥狀。膿腫不斷發展,流齣來的膿有很高的毒性。患者要麼康復,要麼死於敗血病。在肺鼠疫的病例中,杆菌侵入呼吸器官,肺炎不斷發展,經常在幾天之內緻人於死地。死者臉色發黑,因此被稱作“黑死病”。歐洲損失瞭其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房屋十室九空,城鎮一片廢墟,農場遍地蒿荒,田地野草叢生,到處都是令人恐怖的荒涼景象。
评分書的年代遠瞭一些。患者在正規求醫過程中得不到足夠人文關懷容易導緻他們通過其他途徑尋求精神安慰,好些的去找牧師差點的去找大仙兒。其實在人文關懷上,見習生的作用還是蠻大的。專業知識可能還不夠完備,但人文關懷通常都是能溢齣的。
评分挺有意思的,雖然側重點偏歐洲。通過很多方麵來描述文明、疾病、曆史發展變革,把它當課後長篇讀物還不錯,讀起來比較輕鬆,也可以從很多章節積纍到小知識,是那種某一天和朋友談到什麼東西,腦子裏會突然冒齣來“對瞭,我以前看過,書裏麵有說到這方麵的東西。”這種感覺的。
评分確實太過久遠瞭,80年前的演講,有些地方過於樂觀瞭,還覺得人類能夠戰勝疾病,有些地方又很盲目,比如對蘇聯的一切都稱頌,確實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左派學者的論調。但也有穿越曆史局限的真知灼見,比如對飢餓、飲食和貧窮等的人類學觀察。
评分機翻痕跡嚴重,不忍卒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