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当代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1936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1941年,为躲避日益升级的中日战争,随全家离开中国。1953年,安德森进入剑桥大学求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与英法文学;1958年远赴康乃尔大学投身乔治,卡欣门下,专攻印尼研究,之后又将研究 目光转向其他东南亚国家。1983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泰国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著的《想象的共同体》是研究民族产生、发展以及民族主义兴起的一本深有影响的著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进行了定义和阐释,进而从这个视角出发探究了民族之所以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的各种要素,包括...
评分 评分之一:民族是什么 民族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在谈论民族的概念与定义时,引用了一些学界对民族以及民族主义的既有看法: 同情民族主义的学者汤姆·奈伦在《不列颠的崩解》一书中如此写道:“‘民族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中的病态。如同...
评分如今“民族国家”已成为现代政治文化领域中最普遍为接受的叙述个体。个人被纳入民族群体中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被烙上“国籍”的印记,这如我们出生时间地点、性别等特征一样。但是信仰体系与这种与生俱来的特征不同,国家政权可以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和手段将其改...
评分The definition of print –capitalism Print-capitalism is defined by Benedict Anderson as the emergence of printing press under the system of capitalism. Both the print technology and the newspapers’ fun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
作者这种神棍式文笔真的跟不上节奏,结果中越柬为啥要互掐呢?20190301,越回味越觉得有理
评分尽管作为与“原初派”针锋相对的建构理论代表,安德森看似在以“想象”拆解或消释民族主义,也不否认甚至强调民族主义激发的“政治爱”,并通过揭示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之阶级性,将民族主义与其剥离开来。只有当“官方”或“领导阶层”从人民手中夺走构建想象的权力,这位一生辗转于赤道海岛,又曾被研究国的当权独裁者拒之门外的左翼世界公民,才会奉上自己的讽刺和苦嘲。“盗版”历史观的意义正在于此:警惕那些引导民族、革命或其他种种范畴堕落变质的篡改,又以明辨历史源流的姿态,捍卫其中诚实的善美与客观的真实——就算“这风暴势不可挡地把他推向他所背对的未来”。第九章极精彩。
评分对东南亚历史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读着是很有压力的,因为作者在举例时往往迅速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跳切,所以结果就是,虽然篇幅不长,要完全跟上节奏却并很不容易,好在主要的观点都会非常明确清晰地列出来,对于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总括性的介绍。不过看的时候也在想,对应当下多多少少已经有些不够了,即使附加上他在国内的两场讲座也不够,尤其是印刷资本主义的部分,本质应该是媒体技术的革新,放在当下来看,这革新已是发展到了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产品的阶段,民族主义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被软硬件更进一步形塑,就比如说在提到华人时强调“主要都用微信”,也确实微信在深刻影响着很多华人的民族主义想象。只是还不清楚目前有没有在这个方向上进一步分析的文章。应该有吧。
评分建构但并不虚幻。此版比之前大陆版多了些内容,但肯定还是有所取舍的,如安德森在末章评价了几乎全世界的译本唯独未评价大陆版,实在不可思议。
评分港灿和台巴子这两个前殖民地就是想象的共同体,建构的自我——本土主义,和他者——大陆,关在一亩三分地里面制造对立,自摸高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