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念生(1904.7.12—1990.4.10)
我國享有世界聲譽的古希臘文學學者、翻譯傢,從事古希臘文學與文字翻譯長達六十載,翻譯齣版的譯文和專著達五十餘種,四百餘萬字,成就斐然。
他譯齣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王煥生閤譯),古希臘三大悲劇傢埃斯庫羅斯、歐裏庇得斯和索福剋勒斯的悲劇作品、阿裏斯托芬的喜劇作品,以及亞裏士多德的《詩學》《修辭學》、《伊索寓言》等多部古希臘經典著作,並著有《論古希臘戲劇》《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選》等多部作品,對古希臘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奬掖羅念生先生對於希臘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所做齣的卓越貢獻,1987年12月希臘最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其“最高文學藝術奬”(國際上僅4人獲此奬)。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國際上僅5人獲此殊榮)。
◆一套《羅念生全集》,一座奧林匹斯山。
◆最全麵完整:《羅念生全集》增訂典藏紀念版,凡十捲,凡5200頁,全新整理修訂。
◆最權威可信:多位資深學者耗時十餘載,精心編訂,搜求齊備,校勘精當,體例嚴明,反映齣一代翻譯大師的貢獻原貌。
◆最經典耐讀: 羅念生先生譯文典雅質樸 ,注文詳盡,選目精當,凡古希臘文、拉丁文、英文、德文譯齣者均為世界文學經典,極具文學研究價值。
————————————————————————————————————
《伊利亞特》為古希臘不朽英雄史詩,西方古典文化基石。兩代古典文學翻譯傢羅念生、王煥生先生傾力譯作。《伊利亞特》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捲,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瞭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伊利亞特》極大地影響瞭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文學創造風格,突破瞭史詩僅限於記史的傳統,開始關注人物的內心,是詩體小說的開山鼻祖,其文學成就在當今依然有著崇高的地位。
————————————————————————————————————
【評論】
中國和希臘,在曆史上是兩個並駕齊驅的國傢,它們都曾經是人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 一個在東,一個在西。自古以來,思想的旅行是從來不知道邊界和距離的。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課題。在這個課題上,世界上很少有人像羅念生教授那樣博識廣聞,……在這一令人神往的課題上,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像(羅)教授那樣恪盡職責,卓然有成。 ——1987年,雅典科學院授予羅念生先生“最高文學藝術奬”,希臘駐華大使緻辭
尊敬的念生老師,請接受我對您的工作錶示的欽佩。這項工作的範圍是巨大而廣闊的,它的價值將會像人們崇敬精神世界的創造一樣長久地存在下去,並且我相信,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會失去對精神和道德的價值的尊重…… ──1990年1月15日,塞浦路斯總統,喬治•瓦西裏歐
無論從開創局麵,翻譯年數之多,數量之大,用力之專與勤來看,中國當首推羅念生。 ──《中國大百科全書》
他是一位資深的古希臘文字與文學專傢。自清華讀書時起,緻力於這門學術的研究已有六十餘年。在今日中國,不論大陸與颱灣,找不到一位像他這樣獻身於希臘文學的研究者。 ──(美)柳無忌
伊利亚特里描写死亡最常用的句子是:“无边的黑暗笼罩了他的眼睛。” 但是各人的死亡描写得各不相同,在死亡之中发现诗意,这是荷马的独到之处。这是暴力型的: “他首先投枪,击中插顶马鬃的头盔,坚挺的突角, 铜尖扎进厄开波洛斯的前额,深咬进去, 捣碎头...
評分他的本相已不可一望而知,因为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由于海浪冲刷而断折、破碎甚至完全毁坏,何况还有贝壳、海草和岩石之类的杂物附着于他,致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怪物,全然丧失了原本的模样。 ——《王制》柏拉图 以上引文...
評分来源:外滩画报 时间:2013年02月27日 第529期 文/韩见 图/菲戈 录音整理/周添柳 王焕生书架上的书,专业性非常强,除了少数几本旅游攻略和网络工具书以外,全是辞典和不同国家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他 1959 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外语部,1960 年被选派到...
評分 評分《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著 吴雅凌译 《伊利亚特》的真正主角、真正主题和中心是力量。人类所操纵的力量,人类被制服的力量,在力量面前人的肉身一再缩退。在诗中,人的灵魂由于与力量的关系而不停产生变化,灵魂自以为拥有力量,却被力量所...
終於在考試前把這個看完瞭,自己理明白瞭裏麵的人和事,太喜歡瞭。
评分非常陽剛,有的時候不忍細讀,因為死亡的場麵太多瞭,一個比喻接著一個比喻,像泉水源源不斷地湧齣,《伊利亞特》無負優美動人的傳世佳作,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比真實更令人願意相信,同時荷馬並不滿足於僅僅敘述戰爭,他認為人是地上所有生物苦難最深的一種,相比《埃涅阿斯》更激昂更高貴,隻因《伊利亞特》的英雄們注定死而無畏地迎接死,死是光榮偉大的,《伊利亞特》是高高的紅色,像太陽一樣光亮灼人
评分在命運與人性中感受到瞭一種永恒性,豐富的比喻和意象對於品讀西方文學大有幫助,甚至覺得拖瞭這麼久纔讀是一種罪。如果說古希臘人對宿命的理解是模糊的,現代人又明晰瞭多少呢?
评分有翼飛翔的史詩
评分荷馬的語言和技巧當然很好很好,還有那麼多的細節,且他是個非常公平的作者。所謂“伊利昂之歌”裏,充斥著昏晦的命運與可怕的死亡,最讓人感到冷酷的是,所有人與神在大部分時刻都驚人地缺乏同理心——他們對死者短暫的悲慟、對戰爭的恐懼、對親朋好友的友愛沒能長久地降臨在另一側,又或者,在暴力的異化下,同理心本就無穴可覓。最終,沒有人越過命運的安排迴傢去。而現代的Alice Oswald承襲荷馬的比喻,她砍掉故事框架隻餘死者——伊利亞特很長Memorial卻很短——她藉來冗長的伊利亞特中最「快」的一項勢能,那是,死亡的一瞬。她也寫齣瞭值得尊敬的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