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7年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的书稿,于2012年出版,并获得各种出版奖项。

出版者: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凌志军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4749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健康 
  • 值得看的书 
  • 医学 
  • 自我管理 
  • 死亡 
  • 癌症 
  • 个人管理 
  • 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九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本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书。去年初公公因肺癌去世,如果早看到这本书,我们就会对国内癌症治疗体制有更深的理解,也会避免一些过度治疗。此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从患病,查病,开刀到痊愈的全过程。癌症患者其实有10%的人是可以自愈的,这个是和当前我国癌症病人生存...  

评分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得了白血病,听说念地藏经能治好,该不该试试?想到已mark很久的《重生手记》和《重病之王》,便从图书馆借来看。 作为一个医学的研究生(非肿瘤科),从很厚的专业课本和很少的临床经验得来的,对癌症的认识是:癌症的病因有很多,遗传、生活...  

评分

评分

两个月前,我父亲被确诊肺癌。这期间经历了手术、术后恢复、复查几个阶段,接下来,遵照医生建议要进行四期化疗。父亲经历着身心双重的痛苦,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人在患癌前对自己的生命长度只有模糊的认识。一个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50岁、60岁、70岁还是80岁...  

评分

看这本书,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师推荐,她是癌症患者,做过手术,偶尔也会做一次化疗,除了看上去头发白了,精神依旧很好。 作者的经历,可能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相去胜远,但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作者对癌症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现在的医疗体制,也就是看病的难的问...  

用户评价

评分

2天看完,感觉很受启发。特别是后半部分。

评分

这是一个癌症病人的康复日记,从里面可以看到当今中国医疗的一些弊病和病人及家属等群体的弱势。一正确看待医生的结论,不盲从,认真了解,选择治疗方向比治疗方法更重要;二癌症不是绝症,针对时不完全听信医生的安排,确诊很重要;三做一个聪明的患者,不要过度治疗;四康复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正常作息,适量运动,腹式呼吸和日光浴等等。癌症死人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其余的才是病死的。所以好的心态和正确的选择很重要。

评分

2天看完,感觉很受启发。特别是后半部分。

评分

值得看!并且简直各种信息九九归一的通。情绪心神要放松、稳定、乐观(笑起来真好看啊哈哈),不自怨自艾、恐惧和急躁。自己形成判断,不盲目权威、过度治疗,不做什么也很重要,避免错误——这些建立在知己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检查细致入微的感受自己,感觉判断做法适合自己与否。自己的自愈力、卫气、免疫力,这些需要运动锻炼散步、自然阳光、呼吸、还有最初说的心神。共存,不一定赶尽杀绝,病是身体的抗议信号,说明需要彻底改变,必须的。长期无所事事。在医疗上,全科很少见但需要;医生的人比术更重要。主要是说的都和目前我的认知太对路,并且还填补了一些我的空白部分,也挺真诚。

评分

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组织不太好语言,感觉这本书真的不太适合普通大众去了解医学与医生,或者做癌症治疗建议,更适合拿去做心里建设,emm……好像也没有与作者观点违背,但是作者证明自己经历体验与观点正确性的时候所用的很多栗子都很有诱导性啊,这样真的好吗?而且书中如作者所说,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经济支持真的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获得的啊,本身作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也不是小老百姓能达到的吧!对于作者这类病人,多思考自己拿主意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另一些病人呢?!医生所说的贻误最佳时机有时候真不是闹着玩的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