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法国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法国象征派先驱,西方现代主义鼻祖。青年时期来往于巴黎的画家、文学家之间,亲近浪漫主义。后继承父亲遗产,过着波希米亚式的浪游生活,运用象征手法和散文诗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段。代表诗集《恶之花》标志着西方文学的经验方式与写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另著有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人造天堂》。文艺批评和理论影响现代主义各流派。
欧凡
本名陈家鼐,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后随家人迁至台湾台中。青年时代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留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976年底回到北京,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笃嗜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现代诗歌,翻译诸多英、德、法等文字的诗文作品。出版有诗文集《回音壁》,散文集《柏林苍穹下》,译著《巴赫曼作品集》(合译)、《温泉疗养客》(合译)、《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等。
本书译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代表作《恶之花》原集的第三版,即《恶之花》的最后定稿。借近二百首诗歌及译者长篇译序,可观波德莱尔的冷艳、奇崛、想象之丰富、诗律之严整,以及他玄学上的深沉和对生命的沉湎。
《恶之花》是一部结构井然的书,包含《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之歌》《恶之花》《叛逆》《死之歌》六个诗组,作为一个整体,呼应着诗人充满对立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全进程:忧郁与理想的对立、城市生活的现实与异国宁静生活的幻想的对立、世俗生活中庸俗与性灵的对立、美学观上古典与现代性的对立等。
本书还收录1868年第三版《恶之花》中增补的诗篇,《恶之花》第一版被禁的诗,以及献爱诗、题赠诗、杂诗、谐谑诗等。
这个图真是神了! 我们都看过比亚兹莱的恶之花插图,我觉得可以说表现出了恶之花的“邪魅”;比亚兹莱华丽唯美且诡异的画风很好的诠释了波德莱尔诗中那种“恶之美”,堪称经典。唯一遗憾的是图量太少,完全不能匹配这样一架构造宏大的恶之史诗,我深感为憾! 直到我看到这个版...
评分《恶之花》的美妙之处,正在于那些血腥暴力、阴郁黑暗、强大牛X而又支离破碎的片段,让人反复穿行在阴霾的天幕,忧心忡忡那些不知何时会席卷而来的雷雨闪电,体味飞翔的速度中生存的快感,抒发一种不可言说的异样的情怀……《应和》是我对波德莱尔诗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
评分情诗只应有一位读者,那就是它箭头所指的爱人,不要说著书出版见报登刊,只要哪怕多经一位读者的目光,诗篇本身的目的性立马就会生出一圈令爱人不快的暧昧光环,正如婚姻上的忠贞,一旦配偶这一变量大于1之后,所有蜜语引起的荷尔蒙上升公式,都将被添上一个负号。 大诗人们流...
评分这个版本的翻译辞藻华丽,又极富音韵美,虽然还是充满宗教色彩的诗歌,却也没有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感,适合朗诵。 《恶之花》的世界是想象的夸张的世界,同时又是真实的赤裸的世界。宗教、神话、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波德莱尔的取材来源,时不时穿插一些光怪陆离的画...
评分这个图真是神了! 我们都看过比亚兹莱的恶之花插图,我觉得可以说表现出了恶之花的“邪魅”;比亚兹莱华丽唯美且诡异的画风很好的诠释了波德莱尔诗中那种“恶之美”,堪称经典。唯一遗憾的是图量太少,完全不能匹配这样一架构造宏大的恶之史诗,我深感为憾! 直到我看到这个版...
以中国的古典文风翻译古典的西方诗作,表面看起来确实古香古色,但两种“古”之间有不可通约的格格不入,蓝发碧眼的外国人穿上峨冠博带的汉服,是中西合璧,还是不伦不类?个人不喜欢这种极端本土化的译法。
评分这一套书终于看完了。想念陈老师。
评分参加谢老师的诗会抽奖抽到欧凡先生的译本,近期抽出时间来读,竟爱不释手。印象最深的是《我遗你一束诗行…》“下自黄泉之滨,上穷碧落之垠”堪称绝句啊!
评分三则咏猫十分可爱。古典与现代的问题不去解决,只是展现,波德莱尔真是宗师级别的。弱弱地说挺喜欢欧凡先生的译本……
评分可能是他翻译得太差,也可能是我太过理性不善于读诗。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的《序》 我们不肯服罪,悔情常虚,非有厚酬从不坦诚,重登泥泞之路,我们快活如初,以为廉价的眼泪能把一切洗净。 可能最近一年不会再读外国诗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