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生于画家家庭。著有多种诗集及翻译作品。代表作《日瓦戈医生》获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
张秉衡(1926—2012),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1951年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曾在教育部主持俄语教科书编纂工作。译作有小说《面向未来》《一幅画》和《日瓦戈医生》等。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描写苏联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俄苏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涉及道德、政治、宗教等许多社会问题。小说充满了浓重的抒情色彩。
日瓦戈是俄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既是一个英雄,又是一个无法对国家意识形态强加于他的命运反抗的人物。 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生都崇尚个性价值,追求人性的完善。但是在一个动荡的社会,在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下,他不得不以悲剧结局。在历史大潮中,人们都忽视了个体生存的价...
评分不多言,上三段这个版本和白春仁、顾亚铃老师上海译文译本对同一内容的翻译,来祭奠眼巴巴看着这本书上大大的NOBEL但因内容理解不能昏昏欲睡或者近乎崩溃的童年阅读悲剧。 这三段话,都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即使是读味同爵蜡的蓝老师译本...... 【1、下卷 第九章·七】 (蓝英...
评分日瓦戈之死(完整未删节版) □任晓雯 一九二九年,夏杪。 日瓦戈赶早,去索尔达金科夫医院报到。电车出了故障,时走时停。雷电撕破闷热,一街尘土落叶,狂旋出风的形状。坐在车窗边的日瓦戈,感觉昏瞀无力。打不开窗,便往后门挤。他在怒骂和踢踹中,“从电车踏板迈到石板路...
评分一、战争与革命 (1)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于一九六零年孤独病逝于莫斯科的郊外。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只给他带来了短暂的快乐,苏联政府的谴责与排挤,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的压力和言语攻击,发展至最后塔斯社授权声明要将他驱逐出境。本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故土...
评分2016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授予美国摇滚乐歌手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决定震惊四座,一时间引发了众多评议,有人说这是向口头文学传统的伟大致敬,也有人说这是官方奖项对鲍勃·迪伦的一次成功收编。紧接着,便曝出了鲍勃·迪伦拒绝诺奖的新闻,随后是对这则新闻...
感觉很怪,没有《静静的顿河》的那种呼吸感,也没有《钢炼》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有事实,有道理,但是又不够深刻,没能让我感同身受,因为我读它的时候时间太零散,心神分的太多,注意不集中所致吗?未来需要二读!
评分大失所望。
评分书里最不喜欢的人物就是日瓦戈医生。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可以说善良、敬业,这有什么好夸的呢?一个医生竟然又把写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意义,不是不行,但是有什么好夸的呢?弄得好像他很了不起,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很窝囊,这有什么好夸的?对妻子不忠,却还要表白自己多爱她,对情人也没有尽到照应的职责,光说爱她给她写诗有什么用。明知道另一个人对她有所图,明知道她多讨厌他,仍然把她交给对方,自己因为自尊心不肯一起走。简直渣透了。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物给自己洗白,简直自恋到极点,光看感情线,简直可以媲美网上的yy小说。如果没有医生,至少可以打四星。
评分还不错
评分书里最不喜欢的人物就是日瓦戈医生。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可以说善良、敬业,这有什么好夸的呢?一个医生竟然又把写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意义,不是不行,但是有什么好夸的呢?弄得好像他很了不起,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很窝囊,这有什么好夸的?对妻子不忠,却还要表白自己多爱她,对情人也没有尽到照应的职责,光说爱她给她写诗有什么用。明知道另一个人对她有所图,明知道她多讨厌他,仍然把她交给对方,自己因为自尊心不肯一起走。简直渣透了。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物给自己洗白,简直自恋到极点,光看感情线,简直可以媲美网上的yy小说。如果没有医生,至少可以打四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