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希·海涅(1797-1856),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不仅是诗人和散文家,还是一个思想深遂的哲学家。学过金融和法律,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821年开始发表诗作,以四部散文旅行札记(《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特文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英国片段》)和《诗歌集》而闻名文坛。1825年为取得德国公民权而皈依基督教,但因此疏远了自己的犹太民族。而他的革命思想又使他在德国无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从诗歌写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国家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同时对法国和德国文化有许多评述。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写于1833-1834年间,是海涅的政论作品中最精彩的一本。本书的主旨是要论证:从马丁・路德以来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准备。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论述了宗教史(从基督教的产生到路德宗教改革运动时的德国宗教);第二篇论述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和影响;第三篇论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偏重于表述它的革命意义。
“我记得有一次在睡梦中,看到上帝待在极其遥远的高空。他从一扇小小的天窗里高高兴兴地向外了望。他那虔诚的老年人的面孔上长着一撮犹太式小胡子。他撒下一些谷物的种子,它们从天上落下来的时候,在无限的空间中膨胀开来,接着获得巨大的体积,直到每颗种子都变成象地球那样...
评分 评分我不说她是丑陋的;没有一个女人是丑陋的。但是,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要是美丽的海伦长相跟这位夫人一样,那末,整个特洛伊战争也就不会发生,彼里安姆堡也就不会被焚毁,荷马也就永远不会歌颂阿溪里的愤怒了。 p156 不错,女人是危险的;但是,我必须添一注释,美丽的女...
评分序言主要探讨了海涅的政治思想,对封建王朝的反叛,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拥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趣以及共产主义的向往。 海涅的文笔很赞,行云流水。 浪漫派诞生于反抗,却发展为一种流行,一种装腔作势,被宗教利用,无病呻吟。 “宗教,由于它的违反自然的任务,才真正...
评分美则美矣,只是太笼统了,脉络是很清楚,继承关系说的也很明确,只是到了每一环上就显得不足了,虽然这本书在当时也是当普及类读本吧。。。
评分第一章是基本比较能懂的,第二章关于德国哲学的梳理就有很多似懂非懂的地方了,文笔是真好,揶揄人的本事也是蛮厉害的。第三章关于法国朋友不要干涉德国问题,以及请欧洲兄弟国家们切勿小看未来膨胀起来的德国简直命运石之门既视感。附录里关于德国思想革命蕴含的终极的政治社会革命造成的后果高度预测未来,不禁想到了那个关于苏德战争的笑话:黑格尔左派大战黑格尔右派。。。
评分与其说梳理德国哲学梳理,不如说是对自然神论被推翻后以唯/泛灵论为主的德意志民族观念的激情演讲,简略但不失重点。如海涅澄明是一种民间文体而非康德式的宫廷体。宗教改革始,从路德(德语译《圣经》)到莱辛,文字统治到文字自由,德国经历两次解放。莱辛去世同年《纯批》发表,此后开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哲学,费希特将康德无动于衷的二律背反统一到大写的我之中(抽象激情)绝对意志发挥到极致,谢林渗入诗的灵感,由半纯粹的泛灵论到半纯粹的自然神论,诗的不确定性是另一半,虽受到批评,但影响广泛,集大成者黑格尔将哲学强化系统进入各个学科,功劳最大。天才不是死去就是变节的观点给人启示。德国哲学革命堪比法国政治革命,追求思想的极致胜于革命实体。诗人个人色彩浓厚,部分过誉或过批,谨慎吸取
评分文采斐然,各种比喻讽刺相当幽默,怪不得被各种德哲史频频引用(甚至成了标准评价)。 附:斯宾诺莎在德国哲人心中的地位真是高,费、谢、黑都赞颂过斯氏,再看看海涅:“…纯洁无疵…像那成了神的…耶稣基督…一个伟大的精神人物不管在哪里说出他的思想,那里便会成为他的Golgatha。”
评分喜欢海涅的文风,跳动的诗意和思想。“你们在那些摆着琼浆玉液、珍馐美味的席前尽情欢宴的裸体的神仙和仙女中间,会看到一个女神,这个女神尽管处身于那样一种欢乐和安逸的气氛中,却始终身披铠甲,头戴战盔,手里拿着矛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