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化研究 特裏·伊格爾頓 哲學 伊格爾頓 文化 社會學 宗教 英國
发表于2025-04-10
文化與上帝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上帝死後,如何在假定無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爾頓在本書中研究瞭現代社會尋找上帝替代者過程中的種種矛盾、睏難與意義,並通過啓濛運動至今眾多思想、思想傢與事件,探討瞭9/11事件前後的宗教狀態、圍繞西方資本主義的反諷,以及在後啓濛時代所創造齣的並不令人滿意的一係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裏•伊格爾頓不存在,就有必要創造一個他。
——西濛•剋裏切利(《哲學傢死亡錄》作者)
特裏•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1943— )西方當代著名文學理論傢。從60年代末至今,伊格爾頓齣版美學理論、文學批評著作十多種,如《莎士比亞與社會:莎士比亞戲劇論文集》《瓦爾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評》《文學理論引論》和《審美意識形態》等。與美國的詹姆遜、德國的哈貝馬斯並稱為當代西方馬剋思主義理論界三巨頭。
譯者簡介:
宋政超,就讀於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現階段主要研究方嚮為伊格爾頓悲劇思想。
終於看完瞭這本書,我嘗試用1句話來總結:以人權取代神權,人們殺死瞭上帝,為瞭彌補那個空虛,文化作為一個總名成為勉為其難的替代品,最終隨著後現代的預告,上帝終於死瞭,因為那時候也沒有多少可以死去的精神性概念瞭。(未免太長的一句話)
評分已購。旁徵博引,幾乎是一本思想史,從啓濛運動講到後現代。引入一個實用主義、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的文明並摧毀誕育瞭這個文明的某些崇高的典範,這是啓濛運動的命運。如果啓濛運動理性主義將其信仰置於概念和體係之中,許多唯心主義者依然如此,隻不過將這種理性的武器構築在瞭精神的世界上。在形形色色的維持上帝生存的人造呼吸機中,最為有效的就是道德。上帝並未真正死去,他不過背嚮瞭人類,而人類現在隻能在其不詳的缺位中纔能感受到他使人無法承受的在場。
評分翻譯水平一般。
評分保羅·索倫蒂諾的《年輕的教宗》中,裘·德洛飾演的新教皇通過各種不為“政治正確”所肯定的言論和行動,積極反對世俗(secular)宗教譜係,避免讓宗教完全被政治權力所徵用,恢復宗教的社會批判能力。在這一點上,“年輕的教宗”的“齣格”舉動就和伊格爾頓“重建革命神學”的迫切呼籲不謀而閤。伊格爾頓對知識分子虛僞的文化修辭式的宗教否定和概念藉用展開批判:“我碰巧自己不相信,但是齣於政治上的權宜你們必須相信”的謊言預設瞭大眾的臣服,世俗社會中宗教的諸多代理人拋棄瞭受難者和被壓迫者,“進步史觀使孤苦無告者成為湮沒無聞的徹底失聲者,也阻斷瞭思索更好的政治秩序與社會生活的可能性。”於是,拒絕曆史終結的伊格爾頓就在這曆史上最強大成功的象徵體係中尋找思想資源,為自由主義的僵局提供藥方
評分三星給譯本,所以還是要迴去刷一遍原著。
(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3日,发表时标题内容均有改动) 文/俞耕耘 特里·伊格尔顿,这位与哈贝马斯、詹姆逊齐名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广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政治宗教等领域,呈现出体大周深的学术视野与兼容互通的治学志趣。当我们阅...
評分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
評分(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3日,发表时标题内容均有改动) 文/俞耕耘 特里·伊格尔顿,这位与哈贝马斯、詹姆逊齐名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广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政治宗教等领域,呈现出体大周深的学术视野与兼容互通的治学志趣。当我们阅...
評分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
評分(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3日,发表时标题内容均有改动) 文/俞耕耘 特里·伊格尔顿,这位与哈贝马斯、詹姆逊齐名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广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政治宗教等领域,呈现出体大周深的学术视野与兼容互通的治学志趣。当我们阅...
文化與上帝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