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西方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译者简介:
宋政超,就读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格尔顿悲剧思想。
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尔顿在本书中研究了现代社会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并通过启蒙运动至今众多思想、思想家与事件,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在后启蒙时代所创造出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一系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
——西蒙•克里切利(《哲学家死亡录》作者)
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
评分(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3日,发表时标题内容均有改动) 文/俞耕耘 特里·伊格尔顿,这位与哈贝马斯、詹姆逊齐名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广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政治宗教等领域,呈现出体大周深的学术视野与兼容互通的治学志趣。当我们阅...
评分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
评分(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3日,发表时标题内容均有改动) 文/俞耕耘 特里·伊格尔顿,这位与哈贝马斯、詹姆逊齐名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作广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理论、政治宗教等领域,呈现出体大周深的学术视野与兼容互通的治学志趣。当我们阅...
评分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
保罗·索伦蒂诺的《年轻的教宗》中,裘·德洛饰演的新教皇通过各种不为“政治正确”所肯定的言论和行动,积极反对世俗(secular)宗教谱系,避免让宗教完全被政治权力所征用,恢复宗教的社会批判能力。在这一点上,“年轻的教宗”的“出格”举动就和伊格尔顿“重建革命神学”的迫切呼吁不谋而合。伊格尔顿对知识分子虚伪的文化修辞式的宗教否定和概念借用展开批判:“我碰巧自己不相信,但是出于政治上的权宜你们必须相信”的谎言预设了大众的臣服,世俗社会中宗教的诸多代理人抛弃了受难者和被压迫者,“进步史观使孤苦无告者成为湮没无闻的彻底失声者,也阻断了思索更好的政治秩序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于是,拒绝历史终结的伊格尔顿就在这历史上最强大成功的象征体系中寻找思想资源,为自由主义的僵局提供药方
评分伊格尔顿最好的书。明晰精湛。翻译也算流畅。书中把我看过的许多书的主旨都串联了起来。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答曰:只要追逐永恒,就一定会有对各种对象操持的信仰。但是人的理性有限,因此人的信仰程度也会增减。比如人对文化的态度,越来越实用性。这是对于社会失序的必然回应。配读《美国精神封闭性》
评分3.5星。著的话,有点觉得一直在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虽然说得也蛮好的。译的话,前面二十几页比较惨,后边好像是适应了强度和文体,发挥好了起来。所谓 #在实践中提高,在战斗中壮大# 编辑上的疏略也有一些,若再版应该改正。
评分师兄译著
评分师兄译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