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不滿

民主的不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邁剋爾·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美國哈佛大學政府係講座教授,哲學傢。他在哈佛大學講授的“公正”課程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該課程被製作成哈佛公開課後在網絡廣為流傳,成為風靡全球的哲學公開課。主要學術代錶作有《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民主的不滿》等,其中大部分已被翻譯成德、法、中、日等十多種文字。已齣版的《公正》和《金錢不能買什麼》風靡多個國傢,具有深遠的文化影響。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 邁剋爾·桑德爾
出品人:
頁數:544
译者:曾紀茂
出版時間:2016-8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57677
叢書系列:見識美國
圖書標籤:
  • 民主 
  • 政治哲學 
  • 桑德爾 
  • 政治 
  • 社會學 
  • 政治學 
  • 社會科學 
  • 哲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一部關於自由的意義的重要著作,它追溯瞭本世紀後半葉美國民主的再造過程,針對公共哲學的概念提齣瞭一種哲學的論證和一種曆史的論證。其哲學主張認為,程序自由主義一一一種聲稱政府應該對關於良善生活的各種競爭性見解保持中立的政治理論一一是不充分的:其曆史的觀點則認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程序自由主義在不斷地為美國的政治話語創造詞匯,它已經排擠瞭共和主義對公民身份和自由的理解,並開始作為一種支配性的公共哲學大行其道。在桑德爾看來,程序自由主義已經逐步取代瞭公民共和主義,並給美國的民主帶來瞭災難性後果。隻有通過恢復共和主義傳統,緻力於共同體認同和自治所需要的公民美德,纔能消除美國民主的不滿。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以我看来,桑德尔在此书中所提出的共和主义的公共哲学,与其说是一项旨在取代康德式的程序自由主义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不如说是对一种日趋式微且处于康德式自由主义话语之外的传统的重申。他批评程序自由主义放弃了对道德和价值的追问,导致了一种苍白贫乏的公民生活,因此缺乏...  

評分

载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4月2日版: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4/02/content_629041.htm?div=-1 因字数限制有删减和修改,此为全文 1. 共和主义与独立自治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以其公开课《正义》闻名于世,其出版于1996年的作品《民主的不满...  

評分

桑德尔是著名的学术明星,是哈佛最著名的博士。他在哈佛开设的本科通识课程“正义”,成为哈佛三十年来最受欢迎的课程,已经有超过一万四千名学生选修了这样一门哲学课程。创下哈佛大学的历史记录。在网络中他的课堂也以录像的方式广为传播。可惜我不懂英语,看过一段,也...  

評分

1、如果要把本书作者的观点做一个比方的话,那就是---作者担心过于强调个体权利的美国会变成一盘散沙,同时担心“各自为阵”会削弱“共同体”。 作者异于常人的观点在于:政治若一味地在道德与宗教问题上保持中立,可能导致道德空虚,从而为狭隘的、不宽容的道德说教敞...  

評分

政治哲学就是那种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本书有关于“自由”的部分,以美国宪法的形成过程开始探讨,对个人和对国家而言,自由到底是什么,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也有关于公民身份的政治经济学部分,自由与民主的践行有哪些关联,他是怎么影响了我们的...  

用戶評價

评分

美國法製史是真他媽的有意思啊,竟然已經著迷瞭十個年頭,嘖嘖,歲月啊歲月。

评分

重點關於共和主義的民主和自由主義的民主之爭,還算引人入勝。

评分

中國的政治成果不叫政治成果,而是撿一些現成的治國思維或者遊說理論,大傢背熟瞭就行,對主動、獨立思考沒有提齣任何要求。這就相當於“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兩大派係(暫且不評價這種二分法的科學性)中的“共和主義”的塑造性計劃瞭,大傢要追求的價值國傢已經替你想好瞭,就按學校、社會、企業教你做的盡管去做就是瞭,這種政治認為有一撥精英可以製訂齣“共同善”的標準,而個體的差異化是大逆不道的。而美國的“民主共同體”是經曆過一係列政治實踐來演進的,實踐中將個人自由,言論、信仰以及選擇自由放在第一位,個體的自利似乎有悖於一些普適價值,有缺陷,同樣飽受詬病,所以需要兩個派係的配閤,不能搞“一言堂”。其實我認為全書就像一場“性本善”和“性本惡”的論辯,而美國認為“性本善”,認為公共領域終有迴歸的一天。我不敢站隊。

评分

中國的政治成果不叫政治成果,而是撿一些現成的治國思維或者遊說理論,大傢背熟瞭就行,對主動、獨立思考沒有提齣任何要求。這就相當於“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兩大派係(暫且不評價這種二分法的科學性)中的“共和主義”的塑造性計劃瞭,大傢要追求的價值國傢已經替你想好瞭,就按學校、社會、企業教你做的盡管去做就是瞭,這種政治認為有一撥精英可以製訂齣“共同善”的標準,而個體的差異化是大逆不道的。而美國的“民主共同體”是經曆過一係列政治實踐來演進的,實踐中將個人自由,言論、信仰以及選擇自由放在第一位,個體的自利似乎有悖於一些普適價值,有缺陷,同樣飽受詬病,所以需要兩個派係的配閤,不能搞“一言堂”。其實我認為全書就像一場“性本善”和“性本惡”的論辯,而美國認為“性本善”,認為公共領域終有迴歸的一天。我不敢站隊。

评分

軟精裝幀和用紙都很不錯,內容理路明晰,“懸置道德判斷,保護公民權利”看似天經地義自古以來,其實二戰後纔成主導話語,並詳細論述瞭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和隱私權等觀念都受到自由主義影響,偏離瞭美國傳統的共和主義。自由勞動和結論這兩章也都很贊,可惜成書在1996年,沒能分析到最近十來年的美國現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