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书系钱穆先生于北京大学所讲秦汉史之讲义。主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情况。书中对秦汉博士官制、家言与官学、封建与郡县制度、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是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一本重要论著。
编辑推荐:
1. 本书最初系钱穆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之讲义,议论畅达,看书犹如听讲。
2. 本书上自秦之统一,下迄新莽覆亡,读罢此书,会对秦汉史的概况有所了解。
3. 作者从学术、政治与社会经济三者兼及并重,更加直观地对秦汉史进行解读。
4. 作者对秦汉博士官制度、家言与官学之代兴、秦焚书与汉表彰五经有深入分析,特别对于新莽代汉而起进行阐发;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之递变、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进行精密探讨,会通明辨,对学者之治史方法有大启发。
这本书是2013年买的,最近才翻出来看完[微笑]秦(西)汉之际,就是一个中原版图走向统一的过程。从秦始皇完成表面的统一,到汉武帝完成实质的统一。 汉初,皇帝实际上不能对全国实施有效统治,皇帝直接管辖的领土只有十分之二,其他地方是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和刘姓诸侯王的地...
评分钱老的书,那自然高水准 秦汉方面的史书,写的人多了去的,但能象这本书,这样体例明晰,详略得当的,还没有见过,堪称同类书中的第一. 结合<国史大纲>看,更有意思
评分2008年2月27日 至 2008年3月2日 阅罢钱穆《秦汉史》中的秦朝部分 读秦汉史只是为了偿还上学期的债。 学了一学期的先秦与秦汉中国古代史, 竟未能通读一本这方面的名家大作,实感惭愧。 之前一直苦于学史不知如何入门, 尤其是去书店看到动辄十几册一套的古籍原著与名家...
评分本书可读点有二:一者体例新颖易读;二者作者于平常史料中作不平常议论。 体例新颖可读,在于非铺叙某人某时某事,而是分段介绍各时政治、文化、吏治等,后又一统西汉封建、郡县、官制、封爵,并及王莽新政,《史记》《汉书》等记载皆信手拈来以为佐证,此可称大历史。 平常...
评分近日看到钱穆先生所著《秦汉史》,对王莽有一针见血的点评:"徒慕古"。王莽在王氏一族颇有才能,决非纨绔子弟,改制也非心血来潮,而是瞅准了汉之积弊而发。但其举措只知仿古,却不能结合当时之实际,更未评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再加篡汉室之恶名...
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为庶民请命者,被搞臭于历史;居功至伟,也不遭待见。庶民不值啊!
评分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为庶民请命者,被搞臭于历史;居功至伟,也不遭待见。庶民不值啊!
评分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为庶民请命者,被搞臭于历史;居功至伟,也不遭待见。庶民不值啊!
评分先说版本,虽为简体横排,但纸质装帧可称上流。再说书,感觉钱宾四的书多着重于思想文化史方面,总是以思想史为主轴点缀些经济制度史。另外钱老的学究气太重,书读起来不亲和啊。但是第一章论秦的文化源流与变迁真是精彩,可称是拍案称绝。另外最后一章写王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好。
评分先说版本,虽为简体横排,但纸质装帧可称上流。再说书,感觉钱宾四的书多着重于思想文化史方面,总是以思想史为主轴点缀些经济制度史。另外钱老的学究气太重,书读起来不亲和啊。但是第一章论秦的文化源流与变迁真是精彩,可称是拍案称绝。另外最后一章写王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