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普里莫·莱维 奥斯维辛 历史 意大利 文学 外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小说
发表于2024-11-21
这是不是个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这是不是个人》是普里莫 ·莱维描写奥斯维辛经历的回忆录,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处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和集中营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莱维全盘拓宽了人类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为诸多哲学家(伊曼努尔 ·列维纳斯、乔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点和参考文献。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最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1947年,莱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 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这是不是个人》《终战》这两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专事写作,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寓所跳楼身亡,官方推断原因为自杀。
译者简介:
沈萼梅 (1940- ),浙江慈溪人,195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11年,因其“在中国传播意大利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仁惠之星”爵士勋章。主要译著有《玫瑰的名字》《无辜者》《罗马故事》 《火》《鄙视》《利比亚沙漠》《罗马女人》《常青藤》《时光匆匆老去》等。2011年,《玫瑰的名字》中译本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年度最佳翻译奖。
2016年已读056:莱维关于奥斯维辛的处女作,与后来的《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相比,这本书的思辨尚不够深入与成熟。他以克制的书写揭露了集中营中虽生犹死、生不如死的生活,通过极端情境之下每一个个体的人性与兽性的博弈,展现在善与文明的缺席中,当生活只剩下痛苦与匮乏,人性可以沦落到何等自私、野蛮的地步,而即便如牲畜般遭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奴役与毁灭,也总有些人身上尚有人性的微光闪烁,以自己的形式做着无望、微弱的挣扎与反抗。
评分反讽的诙谐刺痛人心:“颇感欣慰地得知目的地——奥斯维辛”“几近友好地鞭笞我们”…阿甘本:“在奥斯维辛,并没有人死去;只有尸体被生产出来。——生命在一个已死的时代当中的铭刻,和死亡在一个活着的时代当中的铭刻。”
评分1943年12月13日在意大利山里当游击队被保安队抓住,自认犹太人1944年1月被关进佛索利集中营,德军人不带愤怒情绪的打人,2月跋涉5天转运到奥斯维辛下车就分流,赤裸剃头站在冷水里淋浴跑过雪地左臂刺上号码。三种人政红刑绿犹星,保持做人尊严或只干活如空壳的同伴们,扛铸铁被砸伤住病房,乐队重复德谣12首列队进出没齿不忘,规定繁琐执行严酷但没有人性,巡房名字打叉者死。雪泥地抬枕木不堪其重,集中营是强加给犹太人的日耳曼社会结构的无限期存在方式;考进化工组,夏天空袭来临,德民工异样眼光和丢面包看他们争抢。十月,淘汰+饥寒来临,裸体集中跑过雪地被筛选死亡卡片者吃双份;十一月被选进实验室成为专业人员被女员工嫌弃;被绞死的起义者:我是最后一个;1945年1月得了猩红热,两万多人撤离全死,挺过最后濒死十天。
评分那时尚未有人教会我的那种学说,后来我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很快就不得不学会了,依照那种学说,人的首要本分就是以所有可能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谁要是出了差错,谁就得付出代价。为此,我不得不认为,接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是合乎公道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迟早都会发现,完美的幸福是无法实现的。不过,很少有人会停下来逆向思考:完全的不幸也是不存在的。阻碍实现完美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状态的缘由,却有着相似的本质,都取决于我们人类的局限性。
评分2016年已读056:莱维关于奥斯维辛的处女作,与后来的《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相比,这本书的思辨尚不够深入与成熟。他以克制的书写揭露了集中营中虽生犹死、生不如死的生活,通过极端情境之下每一个个体的人性与兽性的博弈,展现在善与文明的缺席中,当生活只剩下痛苦与匮乏,人性可以沦落到何等自私、野蛮的地步,而即便如牲畜般遭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奴役与毁灭,也总有些人身上尚有人性的微光闪烁,以自己的形式做着无望、微弱的挣扎与反抗。
译=索马里 普里莫莱维出生在都灵一栋“不起眼的”的公寓大楼的四楼,除却中间那场“非自愿的中断”,他一直和母亲住在那里,直到1987年他跃入楼梯井自杀。那段最长的中断,始于1943年9月,终止于1945年10月,为莱维的写作事业提供了核心的材料:涵盖了在战争快结束时加入法西...
评分http://weibo.com/p/1001603968548853672838 © 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应该说,奥斯维辛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涤荡了我所接受过的任何宗教上的教育和修养……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我找不到一种解决此困境的良方。我寻找过,但我找不到。”——普...
评分(文汇改题为《苦难与人性的坚持》) “奥斯维辛”这个词,在如今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里都可能指向人类的野蛮本性,而其幸存者普利莫•莱维在《这是不是个人》这部成名作中却说,他并不相信这样想当然的推论,即:“当一切文明的上层建筑被取消时,人从根本上来说是野...
评分我对这样的书能说些什么呢?记忆是只能面对当事人的,而历史却审判我们所有。 集中营对我来说是个什么呢?它是某种印象,就如同南京大屠杀之中死去的我的同胞们一样。 活下来的人是可耻的,死去的人也不高尚,只有半生半死的人们清楚,人类自身的局限。 奥斯维辛,它不是个例,...
评分这是不是个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