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丹•費金,紐約大學新聞係副教授,阿瑟•卡特新聞研究院“科學、健康和環境報告項目”主任。費金曾擔任《華盛頓新聞報》環境記者長達十五年,兩度獲得普利策新聞奬;他關於癌癥流行病學的文章,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新聞奬,美國國傢科學作傢協會社會科學奬;2013年齣版的《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獲2014年非虛構類普利策圖書奬、2014年蕾切爾•卡森奬等多個奬項。
譯者介紹:
王雯,筆名“白鳥”,環境科學博士,高校教師,科學傳播團體“科學鬆鼠會”成員,《冷浪漫》作者之一。作品發錶於《新發現》、《瞭望東方周刊》等多傢刊物。
它曾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農業小鎮,名字取自於那條流經當地的小河。
從萊茵河輾轉俄亥俄河榖擴張近百年後,1952年,世界三大化工巨頭——汽巴、嘉基和山德士——來到湯姆斯河鎮,成為當地最大的私人雇主,也使小鎮發展成全美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1957年,鎮上的供水係統第一次檢測齣瞭化學汙染物。
1967年,對鎮上的供水係統做齣調查後,當地水務公司和化工廠達成秘密協議,並發布調查結果:“鎮上的飲用水絕對安全。”
1974年,居民再次發現飲用水味道不對,當地報紙開始關注汙染和健康的“傳聞”,縣衛生部調查後不瞭瞭之。1975年,公司再次做齣迴應:“飲用水絕對安全。”
1982年,13歲的蘭迪被確診患上瞭成神經管細胞瘤。紐約醫院的醫生發齣感慨:“又一個從湯姆斯河鎮來的。”當地居民談癌色變。此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介入調查。
1984年,汽巴-嘉基排汙管道破裂,天機泄露。
1986年,新澤西州衛生部展開全麵調查。
1991年,汽巴-嘉基關閉瞭湯姆斯河鎮的排汙管道。1996年,湯姆斯河鎮化工廠關閉。1997年,瑞士總部把化工生産遷移到瞭中國和印度。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産品生産國和使用國。1996-2010年,中國的苯、乙烯和硫酸的産量翻瞭兩番。巴斯夫,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在中國有7000名員工和40傢工廠。陶氏化學,在中國有4000名員工和20傢工廠。
经济发展令人看到表面的繁荣,然而歌舞升平并不能掩盖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环境对人的报复是无法闪躲的,隐瞒真相者终将成为罪人。2014年度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图书、2014年蕾切尔•卡森奖最佳环保图书《汤姆斯河》,讲述美国新泽西州汤姆斯河镇1952-2001年的环境战争。大工业...
評分令人震撼的一本环保佳作,可与《寂静的春天》、《众病之王》相媲美的“科学写作新经典”。是一本可从多个视角加以解读的著作,尤其书末提及中国案例,值得研读!究竟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难题,值得深思!作者十多年的追踪调查,力图还原事实真相的科研精神,值得...
評分 評分文/夏丽柠 美国环境记者丹•费金的《汤姆斯河》,获得了2014年非虚构类普利策图书奖。 如果没有这本书,也许美国新泽西洲南部的“汤姆斯河镇”依旧是个籍籍无名的地方。无人关注这个独立战争之前的海盗天堂、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重镇, 和如今的旅游度假圣地。这一切全是这条...
真相就是無底洞的那個底。“應然”與“實然”的差距之大、感覺與科學的差距之大,導緻我們在以為自己無限接近真相的同時反而離真相越來越遠。然而追求真相、努力改變社會使之變成更好模樣的勇氣始終值得敬佩。
评分太太太太太詳細瞭,很喜歡科學部分的論述,一般紀實文學打著通俗旗號這方麵寫得泛泛
评分一係列人為和錯誤造成瞭這場悲劇,政府的監管不力和信息不透明擴大瞭悲劇,現代統計學和病理研究的短闆和矛盾又在這裏呈現,濃縮在這麼小一個鎮子裏是這裏所有人的不幸,雖然悲劇警醒瞭很多人和國傢,可悲劇還在一再上演……
评分我國人口多,感覺同樣的一個統計調查,置信區間不會跟湯姆斯河一樣低的,雖然研究報告那一段看的挺纍人的。
评分第二遍讀瞭,依然讀的很慢,這還是在有一定的毒理學和流行病學的背景下。 作者的野心很大,敘述遠遠超越案例本身,而是延伸到醫學史,政策發展,化工産業背景等。采訪對象高達140多人 (突然想到我畢業論文也采訪瞭120多人,結果啥書也沒寫齣來)這是一個跨越幾十年,對當地傢庭,小鎮曆史,跨國化工巨頭,國傢的化學汙染物管理製度,法律體係等等都影響深遠的恢弘案例。鬆鼠會的白鳥翻譯的也很好。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