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思想史 学术史 张之洞 近代史 晚清 中国近代史 历史 陆胤
发表于2025-01-26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文化本有文史传统,而自史学群起借法于社会科学之后,这种传统已日趋而日益凋零。我与陆胤至今没有见过一面,读其文字而受到打动的,是他出自文学专业而沉潜于晚清史事,并在后生一辈里少见地能够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在熟视史学为社会科学所困之后,保留在陆胤笔下的文史传统能给人以一种亲切感。(杨国强)
以往学界讨论学术转型,多偏向于“在野”的知识精英,近年亦开始留意朝廷的举措。本书专力考察张之洞及其周边的学人群体,不但得以揭示晚清督抚对士林社会的实在影响,更因督抚地位的上下勾连,使得其所描画的近代中国学术文化转型图景更为完整。(夏晓虹)
* * * *
随着晚清“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督抚集团依托固有学术传统与行政资源,在学风引导、学制厘定、机构建设、舆论控制等方面作用显著。清季张之洞任督抚时期,凭借自身的“清流”背景与学术威望,在其周边形成了以“清流”士人为核心的学人圈子。他们未必具备趋新学者的超前意识或专业精神,却善于将外来新经验制度化、常识化、普及化,使其更易为士林社会及政教体制接纳。
本书强调张之洞作为政治庇护人、学术赞助者和交游组织者的角色,进而讨论这种“政教合一、官师不分”的自我认同,如何作用于学术组织与学制规划。正是通过以张之洞为中心的学人交游,同光之际“清流”的学术传统才得以在清末十多年中持续发挥作用;“清流”士大夫执着的义理、学理,才有可能充实到以器物为主的早期近代化进程之中,成为康、梁等趋新人士意见的先声。
利用诗文集等常见史料与张之洞档案等未刊资料互证,本书以人物的交游群体为考察单位,期待能将近年日益倚重社会科学的学术文化史研究还原到人物本身,提倡一种带有人物面目、人文感觉、人情况味的学术史。
陆胤,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近代中国文学及学术思想史研究。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该系获学士(2005)、博士(2011)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2008-2009年间,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留学。曾在《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文学遗产》《清史研究》《史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近期感兴趣的论域包括:1、近代文学变迁与教育转型;2、清代诗文流变与学术史;3、晚清士大夫群体研究。
无疑是杰作。读后实可加深对传统儒家政治、幕府政治、晚清社会转变等等的理解,此亦从天下到国家、从“教化”到“教育”的重要一环。其问题之大,非仅限于“学术史”
评分读之前捏了一把汗,因为题材明显和大佬茅海建撞车了,不过读完后觉得担心是多余的,因为80后与和50后的关注点不同的。作者在此书虽未谈及福柯,但叙述中暗含权力与知识生产间的互动关系,这是茅所不具备的。以诗证史,也充分发挥了中文系的学科优势。
评分政教与文教还是比较抽象,如果能够清晰定义一下比较好,以张之洞及其知识分子圈的视角来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文化变革。如果从政治史的角度,那么就要追问晚清藩镇与中央的关系,如果从文教问题,那么张之洞一手策划的晚清教改。这部思想史不再纠结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思路关系,而更关注政治、文教的变革的历史,有点走余英时的路子。不过,个人认为主题还是显得稍微散了。本书三个主题张之洞的圈子、晚清政改、文教改革,都是很大的话题,每个都足以作为论文主题。
评分第六章引入诗学酬唱应用于“学人圈”的交游与政治背景的分析,也与作者的中文系背景精妙地吻合了;对于中外关系着力点的分析很详实。点出鼓吹“国粹”者松散群体内部的一个张力无疑是相当有敏锐洞察力的。
评分之前忘记打分了。非常高级的一部博士论文。点出了诗史互证的本质不在于探求具体史事(就这一点来看,诗歌绝非理想史料),而是还原时代精神、情感结构,及其背后反映的普遍政治诉求。启发太多,不一一列举。
(原载2015年3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时有删节) 谈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张之洞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瞩目的人物,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更多地被定位为政治家而非学者。然而,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基于我们对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的理解,即把学术视为一种职业化的知识活动,但...
评分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绪论 “自上建之”:另一种近代学术 清季民初,内藤湖南、狩野直喜等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更看重出自晚近“清流”或督抚幕府系统的盛昱、沈曾植、缪荃孙、郑孝胥、陈三立、杨锺羲、柯劭...
评分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绪论 “自上建之”:另一种近代学术 清季民初,内藤湖南、狩野直喜等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更看重出自晚近“清流”或督抚幕府系统的盛昱、沈曾植、缪荃孙、郑孝胥、陈三立、杨锺羲、柯劭...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应先明了中西政治学理念的一个关键差异:西方政治学重视通过法律或执行权来进行统治(无论统治者是君王还是人民),但中国传统儒家政治却可能将这种理念视为“霸道”,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是某种“政教合一”的观念,在这种对政治的特殊理解中,政治的主要内...
评分(原载2015年3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时有删节) 谈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张之洞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瞩目的人物,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更多地被定位为政治家而非学者。然而,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基于我们对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的理解,即把学术视为一种职业化的知识活动,但...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