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民国 老照片 中国历史 摄影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 晚清 英国
发表于2025-03-29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推荐
关于民国最完整、最系统的海外图文报道史料
沈弘教授十年整理、翻译,原貌呈现《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
近3000张珍贵照片 100万文字 特约记者现场报道
记录军阀政治、社会事件、百姓生活、民风民俗,以及艰苦的抗日战争
西方视角,他人眼睛,历史定格,呈现不一样的记忆
马勇、雷颐、余世存、解玺璋等学者作序推荐
媒体评论
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代,民国又是政治故事格外多的时代。打捞民国历史碎片,最大限度聚集外围史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民国历史拼图必将随着更多史料的呈现而日趋清晰。沈弘教授所做的工作,究其本质,就是打捞历史碎片,为重构历史记忆添砖加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马勇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正是外来者的新奇目光,把近现代中国的许多方面“定格”下来,使“往事”并未如烟随时光消逝。鲜活的历史图片,重新建立了“过去”与“现在”、“他者”与“我”之间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雷颐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新闻,早已成为历史,而当时的报道,则成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尤其当这些叙事来自另一种眼光,另一副笔墨的时候,其历史史料的补充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读一读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记录和看法,也许会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补充被我们有意无意中忽略或遗忘的内容。事实上,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恰恰是由若干不同的面相构成的。
——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 解玺璋
我相信,他人的眼睛造成的陌生感仍是这部书的魅力之一。尽管我们多少自以为熟悉民国,熟悉现代史,但这自家的历史一经他人讲述,就让我们看到了差异,看到了我们不曾关照的地方。……借用外人的眼睛,我们从熟悉中会收获更深刻的东西,从差异化中会收获更丰富全面的东西。
——《非常道》作者,诗人、学者 余世存
沈弘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外难得一见的珍贵图文资料,整理、编译有关中国的报道和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
出版作品有《晚清映像》《中国长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近年精心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已经出版了《<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等。
图文并茂,令人一窥那段动荡的岁月。
评分民国的黄金岁月
评分史料珍贵。
评分很多图片都很清晰,对于直观了解那个时代来说是很珍贵的资料了 20170922
评分1、2、3、4
1874年到1925年期间的《伦敦新闻画报》非常难以收集到所以还没有出这方面的书吗?估计是了。这个收集的任务非常艰巨。不知道哪位可以提供一下消息英国有无倒闭的图书馆有此系列书籍收购,若有的话本人可以考虑收集一下。 其实《伦敦新闻画报》中不止有很多有价值的中国内容,...
评分沈弘先生主编的《伦敦新闻画报:1926-1949》拥有丰富的图片和与之对应的详细文字解说,提供贴近了解民国史的镜子,不过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这是一份尚未细加整理的宝藏,有志者需要自己用心挖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发现与见解。 《第一册:1926~1929》 这一时期的焦点是北...
评分《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好的新闻报纸之一,时间基本涵盖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其中的大型插图和素描非常出色,到了后期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收集起来非常困难。也就是作者才有机会看过这么多年连续的期刊,十分羡慕。不过作为补充,还有一个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发行的刊物...
评分最早的一批来中国的英国记者,用大量生动的速写和文字,记录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乱,更描绘了中国从南到北生动各异的风俗民情,皇帝、大使、总督、清军、采茶女、小贩、吸毒者、剃头匠、战船、炮台、火器、城墙、夏宫、天坛、长城、琉璃厂、赛马场、北京、广州、南京、...
评分值得买了送给朋友收藏的好书。 lz不会告诉你,已购3套送人了。 满满好评。 说评论太短,好吧。摊手。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创始于1842 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857年 至1901 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的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它们大多是关于现场的目击报道,...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