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錶,美國最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傢、教育傢和心理學傢。
他齣生在佛濛特州,1879年畢業於佛濛特大學,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84—1888年,1890—189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1889年在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哲學。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學任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係主任,1902—1904年任該校教育學院院長。1904—193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教授。曾擔任美國心理學聯閤會、美國哲學協會、美國大學教授聯閤會主席。1896—1903年創辦瞭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作為其教育理論的實驗基地,並任該校校長。
杜威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條》(1897)、《學校與社會》(1899)、《兒童和課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教育上的興趣和努力》(1913)、《民主主義與教育》(1916)、《哲學的改造》(1920)、《經驗與自然》(1925)、《確定性的尋求》(1929)、《教育科學的資源》(1929)、《舊個人主義與新個人主義》(1930)、《我們怎樣思維》(修訂本,1933)、《教育與經驗》(1938)、《自由與文化》(1939)、《價值的學說》(1939)、《人的問題》(1946)等。
本書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傢、教育傢和心理學傢杜威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它集中展現瞭杜威的教育思想。
1981年,該書與拉爾夫.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起被美國的《卡潘》(PhiDeltaKappan)雜誌評為自1906年以來對學校課程領域影響最大的兩本著作。西方學者稱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兒》是不朽的教育瑰寶。
本書適閤高校教育專業師生、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學教師等閱讀,也適閤哲學、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參考。
重读了杜威,感觉杜威真的是厉害。我认为读这本书不应该从第一章读起,应该从“为就业而教育”或是“教育中的民主概念”出发。杜威其实全文都在服务于他的“民主共同体”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共同体可以是来自于某种哲学或是理想主义的构想,而不是从事实出发,其实杜威本...
評分和赫尔巴特所倡导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相比,杜威所倡导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的教育理论对美国近代民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更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这本书写于20世...
評分和赫尔巴特所倡导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相比,杜威所倡导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的教育理论对美国近代民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更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这本书写于20世...
評分他参与签署了“人道主义宣言”,反对传统宗教和道德的绝对性。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里,他用华而不实、含糊不清的散文体,贬低重视传统品质发展和教授硬知识的学校教育,代之以鼓励讲授“思考技巧”。他的观点极大的影响了美国教育的走向——特别是公立学校——帮助孕育了...
評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过去身在教育,心智朦胧的我而言,并没有去想过。而当自己心智独立,去感受思考社会的时候,才能更了解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记得从小时候开始经常会在公众场合或者教科书里看到或听说,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目标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顯然我是在錯誤的時期讀完瞭這本書。感覺有很多觀點被翻來覆去地講,但要不是這樣就更看不懂瞭。/將教育與哲學緊密貼閤,有令人疑惑之處,卻也不乏動人和啓發的地方。教育過程就是一種生活的過程,教育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评分牛人!杜威這本著作確實配得上和《理想國》《愛彌兒》齊名。對於教育的理念,以及以往教育的反思及觀念闡述很深入。對現代教育的影響深遠,需要慢慢讀。不過翻譯還是有些生硬。
评分換一下這個版本讀讀看。
评分顯然我是在錯誤的時期讀完瞭這本書。感覺有很多觀點被翻來覆去地講,但要不是這樣就更看不懂瞭。/將教育與哲學緊密貼閤,有令人疑惑之處,卻也不乏動人和啓發的地方。教育過程就是一種生活的過程,教育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评分寫的很好,可我買錯瞭,這本書重點在教育不在民主主義,而我對教育並不感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