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桑兵 学术史 方法论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史料学 史学方法
发表于2025-02-25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绪论和前三章极好,后面偶有亮点。不知道作者为什么看不上“归纳法”,然而事实是归纳法永远不能被放弃,因为演绎法的独断会有更多的问题。也许是立意高远的缘故,对于初学者的帮助不会很大,宜与《国学治学方法》(杜松柏)《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荣新江)《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徐有富)《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互相参照。
评分思想较为陈旧,见识一般。提到的一些文章我没看过,算是有些收获。
评分治学方法之类的书,立意一般都很高远,操作一般难度都很大。刚出版时,名噪一时。陆陆续续读完,感触:少读方法论的书,多看基础性类的书。
评分桑兵先生著作,过去很喜欢看,但是与罗志田的问题大体相仿,以民国新史学的陈寅恪、钱穆、傅斯年为中心,然后以此作为评判学术的标准。因此,这部书看似是谈学术方法,其实仍旧是学术史和学术批评,最后对于如何着手研究还是隔靴搔痒。在史学具体操作上,还是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更切实一些。另外,桑兵在序言中尝试用文言,却落入文白夹杂,到了最后数篇文章已经完全白话。这说明,桑先生依然做的是不古不今之学,并非范式的学术。
评分桑大师的书,永远立意极高,腔势极足,但此书看起来章节之间焕然有序,条分缕析,实际上却多有从桑大师过去编著之书的前言绪论中摘取的,大师又不加说明,读来便觉突兀,而且重复率颇高。大师之方法论,以陈寅恪为宗师,基本上言必引陈,满眼义宁。所陈固然高妙,但反复申说的,其实有不少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用陈氏语言一打点,便神采奕奕。同时,大师毕竟细大不捐,在批评别人引文不注意语境的时候,自己的引文也有些断章取义的地方。如果与同样以自家近代研究为例而谈方法论的《执拗的低音》作一比较,实在是很有意思……
桑兵老师的课我旁听过接近一学期,亦有缘在异省听过他的一次讲座,现又看过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发现桑老师实际上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重复他基本不变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下是我的粗略归纳(PS:桑老说治史不宜归纳,我已经错了么?): 1、批评近代以来史学界喜好跨学科,对社会科...
评分纠结着终于把这本书翻完了,大体有如下的感受: 第一,不具备可读性。不敢妄言,文笔很烂,但是作者文白参半的写法,的确让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很有一种吊书袋的炫耀感。我一向认为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可读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哪怕是学术论文也应当保证文...
评分桑兵老师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撰写此书教导新近学人如何治学,此书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要多读书,不要只找材料 2.要重视学术内在理路,不要比附西学。3.不要分科治史,要有整体眼光。三个观点相互交叉,总结起来就是,在近代史研究中要将历史事件置入三位坐标轴,贯通古今中外...
评分该书名为治学的门径与取法,副标题为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其中吸引我的是副标题中的史料与史学。众所周知的,晚清民国史以史料多而著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缕清脉络,找到一丝线索是研究的入门之阶。是故,购入此书,细细研读,望得其一二。 当年任公言维新之要在...
评分该书名为治学的门径与取法,副标题为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其中吸引我的是副标题中的史料与史学。众所周知的,晚清民国史以史料多而著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缕清脉络,找到一丝线索是研究的入门之阶。是故,购入此书,细细研读,望得其一二。 当年任公言维新之要在...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