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桑兵 学术史 方法论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史料学 史学方法
发表于2025-04-24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治学方法之类的书,立意一般都很高远,操作一般难度都很大。刚出版时,名噪一时。陆陆续续读完,感触:少读方法论的书,多看基础性类的书。
评分桑氏成语词典。
评分此书原本立意甚高,然而读后发现,除前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内容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配的上哪奇葩的书价之外,其余内容并不值得夸耀。尤其一些章节,如人物研究,颇多桑兵以前论文的痕迹,可谓是新瓶装旧酒,十分无趣。
评分后辈学人且不可学桑公如此装腔作势。
评分1 要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再研究具体的领域和专题,怎样才能把握整体就是放眼读书,多读基本书。2 治史应该采用长编考异之法来贯通研究,而不应该采用“科学”的归纳总结因为各史事之间差异极大,不存在普遍性。3 不要过多采用域外中国学的研究范式和观念架构,因为海外汉学家水平太低且夷夏大妨,中西不两立。4 学界庸才太多,急需专精培养几个史学天才来拯救。 5 放眼读书,多读基本书,但不说基本书是啥。 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因为我觉得的都是陈寅恪、傅斯年和钱穆觉得的,所以我是对的。7 虽然我搞的是学术史和政治史,但我觉得新社会史、新文化史和后现代理论都是垃圾。
纠结着终于把这本书翻完了,大体有如下的感受: 第一,不具备可读性。不敢妄言,文笔很烂,但是作者文白参半的写法,的确让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很有一种吊书袋的炫耀感。我一向认为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可读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哪怕是学术论文也应当保证文...
评分我们这个时代,且不说每年出版书籍如何如何,只说研讨读书治学法的指导书,业已汗牛充栋了。自朱子那时起,因了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册中遵循正道趋附高明,就已经很成问题了,何况是网络化的今天,何况是要“竭泽而渔”地占有史料的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的...
评分纠结着终于把这本书翻完了,大体有如下的感受: 第一,不具备可读性。不敢妄言,文笔很烂,但是作者文白参半的写法,的确让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很有一种吊书袋的炫耀感。我一向认为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可读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哪怕是学术论文也应当保证文...
评分桑兵老师的课我旁听过接近一学期,亦有缘在异省听过他的一次讲座,现又看过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发现桑老师实际上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重复他基本不变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下是我的粗略归纳(PS:桑老说治史不宜归纳,我已经错了么?): 1、批评近代以来史学界喜好跨学科,对社会科...
评分我们这个时代,且不说每年出版书籍如何如何,只说研讨读书治学法的指导书,业已汗牛充栋了。自朱子那时起,因了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册中遵循正道趋附高明,就已经很成问题了,何况是网络化的今天,何况是要“竭泽而渔”地占有史料的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的...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