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论天人之际》是关于中国思想起源的一部专题研究。(P1)作者余英时借鉴并吸收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说,并以此作为探讨中国思想史起源的切入点。在“中国轴心突破及其历史进程”的序文中,作者交代了信服轴心说的缘起。一方面,自1980年代以后,经过以色列社会学家艾森...
评分香港中文大学内新亚书院有一处名为“天人合一”的特殊景点,是为纪念和弘扬书院创始人钱穆先生《天人合一论》而人工设造的景观。我曾和许多到访中文大学的人们一样,也在这片幽旷的去处乘凉大树之下、照影水池之畔,眺望大埔、俯瞰新界。在这个景点的入口登阶处,就刻写有那篇...
评分 评分以“轴心突破”为观察视角,在此一大的历史语境下,随着“旧天人合一”向“新天人合一”的转变,早期“礼乐”系统中的宗教内涵被逐渐拉低,礼乐从宗教——政治扩展到伦理——社会的领域,同时造成了“天道”向“人道”方面的移动。同时,随着这一转变,礼乐传统中“巫”角色被...
在钱穆最后的遗稿中,提到了自己生平的最后一次彻悟,认定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余英时师承钱穆,由此发端,欲以此书为先秦诸子学的开端增添一个新的理解的层次,以巫术而通鬼神到以人心而通天道、从孔子以仁释礼、到诸子对礼乐的突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轴心突破,其理甚明,让人不得不拳拳服膺以从其说。
评分号称是余英时先生的封山之作,从天人关系的变化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但全书读下来,感觉这个主题,对于之前一直从事士和明清史研究的余英时来说,还是难于完全驾驭。其论述大量饮用张光直和钱穆等学者的研究结论,而原创性不足,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新观点和见解。有点小小的失望。
评分号称是余英时先生的封山之作,从天人关系的变化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但全书读下来,感觉这个主题,对于之前一直从事士和明清史研究的余英时来说,还是难于完全驾驭。其论述大量饮用张光直和钱穆等学者的研究结论,而原创性不足,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新观点和见解。有点小小的失望。
评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天人合一”。旧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世界和鬼神世界在巫的操纵下通而为一,神(人格化)自天而降,托付于巫的身上;新的“天人合一”是“道”与“心”的合一,是个人得以将自我的内心和宇宙(道)的合一。从“旧天人合一”到“新天人合一”的发展过程,便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轴心突破”。余英时先生借用雅尔斯贝斯的“轴心时代说”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与变化过程,揭示了中国“轴心突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其比较的视野和连贯的思维令人佩服。
评分感觉就是没什么感觉。没什么特别大的新意,炒了一盘隔夜的冷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