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和《相遇》,以及最新小说《庆祝无意义》,原作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身份》带领我们走进了这样的世界。它探讨了陌生的自我的问题,沿着自我疑虑的途径,小心翼翼地抵达意识的深处,进行自我观察与诘问,并在富有沉思韵律的旋律中渐渐延伸,逐步逼近那个被叩问的核心——“爱”与“谁”。对自己爱的能力的疑惑产生了谁在爱的问题,因为发现内心中居然还有一个“我”。于是,“误解”不可避免地发生,它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最终到达那个令人惊惧的世界。
妈妈的唾液,这正是能将我们需要聚集起来的大多数人胶合在一起的胶水。 古老的隐喻:能够穿越所有男人的,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诗意的玫瑰香味,而是母性的、世俗性的唾液,带着它无数的细菌,从情妇的嘴中过渡到情夫的嘴中,从情夫过渡到妻子,从妻子过渡到她的婴儿,从婴儿...
评分为什么选《身份》? 众所周知,米兰•昆德拉最经典的作品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我选的却是另一部相对不起眼的作品《身份》。为什么?这得提到昆德拉写作的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捷克时期,以捷克文写作,主要包括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
评分妈妈的唾液,这正是能将我们需要聚集起来的大多数人胶合在一起的胶水。 古老的隐喻:能够穿越所有男人的,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诗意的玫瑰香味,而是母性的、世俗性的唾液,带着它无数的细菌,从情妇的嘴中过渡到情夫的嘴中,从情夫过渡到妻子,从妻子过渡到她的婴儿,从婴儿...
评分http://bigteeth.yculblog.com/post.476196.html 人生永远在痛苦和无聊中徘徊,这话好像是叔本华先生说得。这个论断如果成立有如下的可能:一,人生真的不够完美,上帝负有责任。二,个人对人生的要求太高,因为不满,所以有这样的牢骚。三。以上两者皆是。叔本华先生应该...
评分米兰•昆德拉的《身份》,这本书看得我很有感觉。事实上,前半部分,除了封面上那个玫瑰香味的类比以外,这本书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让我看得很有感觉。仿佛某些将说未说的话,某些尚未成型的思想,都被作者说出来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不应该属于我的生活体验,也在一瞬...
2018读的最后一本书。我们被身份牢牢绑定,个人的,爱人的,我们渐渐感到厌恶它排斥它,甚至刻意在记忆的隧道中遗忘它。但它的保守安全却在最后时刻拯救了我们,丢失身份的一次冒险反而让我们意识到身份的可贵。
评分女人对男人的爱,以及男人对女人的爱。
评分昆德拉最温柔的一部小说
评分我只想要看着你。可惜你却不懂,或者说,你却不想。
评分看了一部分才发现之前看过。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而这一个个构成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身份。剥离了这些标签和关系,人最终还剩下什么呢?人们习惯于面对各种人际关系使用不同的身份,心理和举止都有变化,那么当恋人看到对方不一样的面孔时,会不会觉得陌生?而那么多身份,哪个更接近于自我呢?我觉得昆德拉的思考,和他同时经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关,这两种制度都在不同面上加大了身份与内心自我的摩擦。对身份的一种思考,也是对定义的一种反对。同时对爱情的描述中又透着一种荒谬,虽然这已经算是作者的比较温情的故事了。在故事中人是很难理解的,语言永远是词不达意的,爱更多的是产生于自我的臆想中。最后结局我倒是还挺喜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