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与“象征”等乍见之下如咒术般的要素,毫无疑问地在近代国家更具重大意义。本书从中国近代史上国旗、国歌、国庆的诞生和演变过程着手,探讨近代中国各时期的政府、政党、知识分子等,如何将仪式或象征利用于唤醒国族主义,具体而言,是以何种政策或运动来实施,而当时的人们对此又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主要读了国歌的部分
评分此书最早是三年前在书城看到,今年才购入阅读的。对清末至抗战爆发间的国家象征做了基本完整的梳理。国旗国歌和国庆这三样事物的象征性是随着皇权的消失而递次增强的,也是知识群体在后皇权时代解决国家凝聚问题的一个手段。虽然早期只是一心师法美法的无意之举,但越后来越有意识的进行运用。最终经过抗战的锤炼,三者替代具象的“皇帝”,成为国族思想的凝聚中心。
评分排布史料,彰显民族主义的形成,但感觉片面单薄了
评分典型的日本式博士论文写法,各章内容都不错,但串起来就稍微有些散。最后一张关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有些亮点,但总感觉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论述不足,而过去强调国民党的党国体系,可能还是受到自身身份的限制和影响。
评分象征、仪式。学术史回顾可读。一方面是制造的一方,其意图都很明显。另一方面是接受的一方。制造意图是否可以等同实际效果,仍值得怀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