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菲利普·图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1957年出生),比利时法语小说家,法国“新小说”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图森自己称其作品为“新新小说”)。图森1957年出生于比利时,1972年起定居法国,他的小说均由法国著名的午夜出版社出版。
截至2005年图森已出版的小说包括有:《浴室》(1985年)、《先生》(1986年)、《照相机》(1989年)、《迟疑》(1998年)、《电视》(1998年)、《自画像(在国外)》(2000年)、《做爱》(2002年)和《逃跑》(获得2005年法国“美第奇图书奖”)、《齐达内的忧郁》(2006年)。此外他还导演电影《先生》(改编自同名小说,1990年)、《塞维利亚人》(改编自《照相机》,1993年)以及《溜冰场》(1998年)。《玛丽的真相》是让-菲利普·图森发表于2009年的新作,与《做爱》和《逃跑》构成了微妙的“三部曲”。
本书包括《做爱》和《逃跑》。
《做爱》:这是一对恋人分手的故事。“我”和玛丽来到东京,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导致关系破裂。二人在东京最后一次做爱,可是,这是第几次“最后一次做爱”呢?这是“我”和玛丽分分合合故事中的一章,这个故事似乎永无完结,蔓延在淡淡的忧伤之中。
《逃跑》:“我”只身来到上海,受玛丽之托与一个叫张向之的中国人见面,由此认识了一位叫李琪的中国女性并与之发生了暧昧关系。“我”跟随张、李二人从上海前往北京,一路上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似乎有一场阴谋或危险一路跟随,而“我”无法得知真相。终于,在北京,张向之在接到一个电话后,用摩托车带着其他二人在大街小巷中一路逃亡。“我”自始至终如同一个局外人,盲目地一边逃避一边追随着“命运”。
逃不掉的生活 听了小凤直播室里,陈侗的采访。让我想起未读的小说《逃跑》。陈侗说那些他心目中的作家是掌握世界的人,而不是被世界包围的人。我想这个“世界”应该是自己内心的世界,一个能提供给他人,同时对自己有完整回应的世界。所以世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 《逃跑》...
评分(自我打捞) 我感觉到,她在借用我的肉体做手淫,她以她的悲痛摩擦着我的肉体…… --《做爱》,P23 这句话配得上才华横溢。人们说图森是极少主义,其实相反,应该极多主义。二十四史是极少主义,小小一摞,三言两语千百年弹指挥挥不带走一...
评分外表很像一本10多年前出版的老书,粗糙的纸质和昏暗的色泽,触摸在指尖,令我恍惚回到了时空的另一端,隐秘的遥远的过去。 这本书中,文字所构成的这个世界更像是一个个秘密,生活的秘密,隐藏在心里的没有谜底的秘密。而这一个个内心的秘密,用独白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
评分(自我打捞) 我感觉到,她在借用我的肉体做手淫,她以她的悲痛摩擦着我的肉体…… --《做爱》,P23 这句话配得上才华横溢。人们说图森是极少主义,其实相反,应该极多主义。二十四史是极少主义,小小一摞,三言两语千百年弹指挥挥不带走一...
评分在东京,我没射出来,我不合时宜地惦记着您有新的传真。在上海,你派我去的,去送现金,你已经答应了分手,我搭上一个姑娘,她是你下家的情儿,你爸又死了。在北京,跟他们带货,你爸是我的朋友他们都不知道。在什么岛,你骑马走在灵柩前,我洗了个澡,你游了个泳。——又名《我和我的时尚女王女友》
评分ECNULIB#115从东京到京都,再到上海和北京,最终来到波托费拉约,图森用他那摄影师的敏锐视角勾勒出一幅幅色彩瑰丽的人生图景。很多情节无法彻底解释清楚,但当每一个细节参与到情境的代入时,文学的美感就摄入心魂了。
评分外国人在日本,《做爱》有着与《迷失东京》相似的画面感,但它有没有那么的叙事性,也可以将它滑向同为法语的《符号帝国》,快速的阅读节奏不同于巴特犹如静物般的写作,图森对于日本的片段性是照抄全收的,就像是浮世绘,平面堆叠,且个性鲜明。 《逃跑》算是图森最拿手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是一个比日本更加非西方的地带。虽然图森的描写很多都能和我记忆中的上海和北京相吻合,但是文字中带来的紧张气息还是让我耳目一新。这种身在异域的自我消失感,在最后的意大利获得了放大,即便是面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疏离,在第一人称“我”和另一个视角——作者——之间来回切换,“我”在作者的第三视角中消失了,虽然他仍然在观察着玛丽,这像极了摄影机的镜头,存在着的不存在。
评分三星半。“装置艺术式”的小说。里面露骨的描写实在是太真实。对“分手”这个概念以及男人在感情中的心思描绘非常可靠。现在我又更了解男人一些了。
评分味同嚼蜡,图森写短篇明显比写这种长篇精悍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