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美国制宪会议代表,拟定“弗吉尼亚方案”,勾画宪法蓝图;数次重要发言,扭转会议进程;留下详尽手稿,记录制宪历程。世称“美国宪法之父”。曾任美国第四任总统(1809-1817)。
尹宣,祖籍湖南邵阳,1942年5月生于广西桂林。196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同年起于武汉市第一中学教授俄语,后自学英语并一直任英语教师。1981年,译出伊丽莎白•布什著《现代美国文学简介(1919—1980)》。1982—1984年,译出麦克米伦版《美国文学选读》四卷。1988年初,赴美留学,主修社会学。1991年,毕业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定居。1998—2000年,译出麦迪逊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2007—2008年,译出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合著《联邦论:美国宪法述评》。2009年元月,心脏病突发,病逝于武汉。
1787年费城 55位代表 127天辩论 亲历人类首部成文宪法诞生
63万字笔记 487条注释 100页附录 见证原则背后更有妥协隐忍
翻译家尹宣先生遗作暌违十年校订新版
法政学者何帆作序推荐
本书是美国宪法的缔造者麦迪逊记录的美国制宪会议的全过程,由著名翻译家尹宣先生翻译整理,有很高之学术价值。本书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看过文笔最优美的翻译作品了,如果拍成电影一定比《十二公民》好看。 认真的读了一遍,周六日闲暇时间都贡献了本书,让我再一次感叹博弈及顶层架构设计的魅力,也是我认为要做成事情必备的两个技能吧,每个人都有看不到的地方,存在就是合理的,快意的鞭挞容易,匍匐的办好很难...
评分首先回忆回忆我们那十几年苍白、乏味、无聊的政治课,都学了些什么? 我不觉得我学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 苍白、乏味的政治理论,死记硬背,快两百年前的、从未得到实践验证的政治、经济术语,加上所谓的结合中国国情的这个那个理论.....每次回想起我曾经每周两节、每年40多周、...
评分首先回忆回忆我们那十几年苍白、乏味、无聊的政治课,都学了些什么? 我不觉得我学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 苍白、乏味的政治理论,死记硬背,快两百年前的、从未得到实践验证的政治、经济术语,加上所谓的结合中国国情的这个那个理论.....每次回想起我曾经每周两节、每年40多周、...
评分中国人需要理性的论辩精神,中国基督徒需要分辨上帝和凯撒的智慧。 尹宣在“译者例言”中认为“《联邦宪法》的特色之一,是不包含‘终极追求’,摆脱‘神的旨意’,把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分开,实行政教分离”,其实,从“上帝”和“凯撒”的角度,((可12:17)耶稣说,该撒的...
评分自语:《辩论》这本书不仅让我对美国的宪法有了初步了解,还把我带入二百年前美国那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中,阅读这些会议纪录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我真切地体验到那场唇枪舌战的过程,最近一段时间我完全被他们精彩的辩论所折服。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他们个个说的都...
漫长的撕逼
评分我实话实说,这戏太复杂,看睡着了……
评分這是一本流水帳,但是內容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現代國家必須嚴格界定政府的邊界(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界限)和運行機制(如執行官輪換的機制),且形嚴格的社會契約,一旦定立,不能隨便撕掉。美國的先賢,在兩百多年前就以此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辯論,促成了第一部現代憲法。它並不完美,別說留下了一些坑等待後人慢慢填補,就是這批立法者,都懷疑這部憲法能不能挺過二十年,他們可能不曾想過,這部憲法讓後人能夠凝聚起這片土地上的人——美國人不靠地域、語言、種族、宗教尋求認同,能促使他們認同的,只有這部憲法所代表的體制和意識形態。這種自信使後人竟在修改它時保持原文不動,僅以「修正案」的方式附於後面。我建議大家有空翻翻這本書,幾乎每天的討論都充滿智慧,在朋友圈每天都在呼喊自己國家強大了的時候,說不定本書能給你個清醒的認識。
评分还有什么可说呢。
评分有人杰,有规则,有底线,有妥协。美利坚的至暗时刻,18世纪的理性之光! 已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