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电影 艺术 后浪 吴迪 电影有关 中国 社会&政治&历史 2014
发表于2025-02-02
中西风马牛(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不可理喻”的中式电影课
一位“呆木”土教授VS四名“鬼精”洋学生
一个中国学者远渡重洋来到欧洲,给一群所谓的“中国通”讲电影与文化。面对着各种光怪陆离的问题、强词夺理的抬杠,他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这个过程中,中西两个阵营的文化差异以一种妙趣横生的论战风格被诠释出来。
《红河谷》如何成功让一个女人从黄河漂流到雅鲁藏布江;《地道战》《地雷战》靠什么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民族战争片;白毛女何以坐上了奶奶庙的神坛;八十年代的北漂是如何《混在北京》的;冯小刚电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他不让自己显得高深一点。作者以自己的独特思维,对这些荒诞不羁、故作高深的问题一一作答,令人捧腹的同时又蕴藏深意。
中国电影犹如一幅迷宫般的八阵图,吴迪的研究,就像迷宫的导游,不至于使我们误入歧途。他的研究,不仅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激情,而且充满了学者式的智慧。
——解玺璋(影视评论家,《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
如果书中描写的情景对话,都是吴迪本人亲身经历的话,那么他乃是天大的幸运之人,因为它们是如此的令人捧腹、妙趣横生。在这些精心绘制的故事背后,揭示出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的深刻危机——对于现代政治文化、法治文明和人际关系的愚蠢无知。
——崔卫平(思想批评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北京人用语的活色生香,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王朔趣味低俗,但我不能不承认他的语言是当代小说家里最好的。王小波的语言若不好,即使趣味高雅也不可能让我违背艺术良心。吴迪的语言,则堪称中国学者里最好。至于趣味,不妨这么说,倘若吴迪的趣味不高、不佳、不妙,像我这么挑剔的人,早就把吴迪从我的朋友名单里挑出来——剔出去了。
——张远山(学者,职业作家)
这是一本竭尽狡狯之能事的异书,叙述之洗练老到,台词之精彩尖新,均属骇人听闻。在国语的嗫嚅和洋言的无忌之间,是一片机锋洋溢的智性空间,读者能听到刀剑相交的声音。一卷读罢,我们见到大量战死的观点,它们化为尸骸,横陈于读者的眉峰之间,而在眉峰之上,新的观点又开始凝结。
——周泽雄(文学评论家,作家)
看了这本书,除了生气和嫉妒,还有点奇怪。生气的是,他通篇比较着、显摆着、凸现着电影里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讲的东西又多又让我动脑子,就凭这些,他写出了这么漂亮的书;我呢,刚被一权威大报把我论述中国特色电影的一段文字删了。嫉妒的是,他居然能以这样笑嘻嘻的态度、幽默的语调、让人琢磨不透的倾向把事情说得那么有声有色。有些故事很像是他自己杜撰的,许多地方我读着读着总忍不住笑。除了生气和嫉妒,我还好生奇怪,他从哪儿趸来的这些奇谈怪论?我也到国外去跟人侃过中国的主旋律,怎么就剩下了学术脸孔?让我不明白的还有一点,他在书里把那些老外写的好生可爱,自己也跟他们处得万分友好,怎么序言的结尾说是“仅供批判”。难不成,吴迪写的不是自己的得意心声,而只是抄录点大批判材料给我们。
——郝建(艺术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机智俏皮,风趣幽默,同时又让人在忍俊不禁的阅读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鲜明落差、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与内蕴,这是吴迪《中西风马牛》高于常见的“域外随笔”之处。这部作品的部分章节2004年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杂志发表之后,备受读者,尤其是众多全国政协委员的好评,并被《新华文摘》转载,就是最好的明证。
——杨晓升(报告文学作家,《北京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启之(吴迪),学者。著:《内蒙文革实录——“民族分裂”与“挖肃”运动》《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错乱狂飚的毛时代》《揭密中国电影,读解文革影片》。译:《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合译)《天皇之客:香港沦陷与加拿大战俘》。编:《中国电影研究资料》《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故事不是历史——文革的纪实与书写》《水木风雨——从清华历史到清华精神》等。
书中提到的革命影片基本上都没看过,真心好奇。。。。。。
评分已购。这本书堪称应对审查制度的神范本!大学时候经高中同学推荐在书店读过一点,当时以为就是关于电影的中西文化碰撞,后来没再读,再之后就绝版了。如今再版,读完发现哪里是什么中西碰撞啊!所谓的“西”就是烟雾弹!书中的“我”首先站住了伟光正的立场,然后让各式西方人讲各种“反动言论”(涉及文革、电影分级、影视界圈子抱团等等,有不少政治观点啊),再对之进行假模假样的批判。有如80年代常见序言结束说的“本书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希望读者带着批判阅读”。本意如何,一眼便知。
评分但大家读不出顾随夸毛泽东也可作如是观。
评分一位中国教授VS四名瑞典学生,“不可理喻”的中国电影课。
评分整本书我宁可当成作者的一种手法,而不是“真实”,但不妨碍它的指桑骂槐,借刀杀佛。如果当初做Tutor的时候看过这本书,我的课堂应该可以更活泼吧。
封面介绍:“通过对电影的解读,提供多种伦理依据和价值尺度”。一本很棒的书,把大路货的主旋律电影搞出那么丰富的解读,拓宽自己的思维,在那么习以为常的地方还有那么多的新意,此一也。封面说“提供多种”,其实是彰显西方的伦理和价值尺度,对中国的批判和嘲笑。崔卫平就...
评分这本书2004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当时把它打扮成电影类的书,2010年该社改了主意,又要把它作为文化类的书再版。而选载它的刊物们对它的认识更加五花八门,《新华文摘》把它看作随笔,《东方》把它视为思想评论,《名作欣赏》把它纳入人文,《视野》把它归为影评,社科院外...
评分【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中西风马牛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吴迪 开本: 32开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1 页数: 340 【作者简介】 吴迪,笔名启之。学者。1951年生,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初任教北京电影学院,后出国讲学,现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
评分前几天从图书馆里借了许多书,其中有一本名为《中西风马牛》的书非常有意思,在网上也有部分摘录。主要讲作者吴迪在欧洲讲中国电影时与老外们的一些思想碰撞,写得相当幽默,让人非常愉快。 这个吴迪在书中扮演着一个保守中庸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不停地在西方人面前捍卫祖国...
评分一个国产的电影学教授,在一群极端较真儿的洋学生和几个见多识广的老者的围攻下,一步步进退失据,却还在那里左冲右突、负隅顽抗、反讽诡辩,以妄图维护中国话语、中国特色、中国思维,竭力保持中国(政府)的正面形象,可谓用心苦矣。 在严厉的书报审查制度之下,感觉“装傻...
中西风马牛(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