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布裏希教授,恩斯特爵士,獲得的榮譽有:功勛團成員(O.M),高級英帝國勛爵士(C.B.E),英國學術院院士(F.B.A.),1909年生於維也納,1936年進入倫敦的瓦爾堡研究院任教職,並從1959年起,擔任倫敦大學古典傳統曆史教授及院長,直至1976年退休。他於1972年受封爵士,並於1988年受封勛章。他有許多享譽世界的奬項及榮譽,其中包括:歌德奬(1994年)和維也納金質奬章(1994年)。他的主要著作有《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年),《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1979年),以及10部論文及評論集,均由費頓齣版社齣版。他於2001年在倫敦去世前,完成瞭人們期待已久和廣為關注的最後一部著作:《偏愛原始性》,齣版後獲得巨大贊譽。
《藝術的故事》概括地敘述瞭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曆程。貢布裏希的講述把知識與智慧結閤起來,以其獨特的天賦,直接傳播瞭他本人對藝術作品深切的熱愛,《藝術的故事》因其平實簡單的筆法、敘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評。貢布裏希講述他的寫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為豐富的人名、時期和風格找到淺顯易懂的秩序來。” 他為視覺藝術注入心理學的洞察力,他讓我們知曉藝術史就是 “各種傳統不斷迂迴、不斷改變的曆史,每一件作品在這曆史中都既迴顧過去又導嚮未來”;是 “一條生動的鏈條,將我們身處的時代與古埃及時期聯係起來”。這部經典著作的新版,以袖珍本的形式煥往輝來,仍是藝術領域新來者的第一選擇。
《艺术的故事》是一个流传了五十多年的老故事。贡布里希开始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才25岁,他本想把这本书写给“刚刚独自发现了这个艺术世界的少年读者”,没想到这本书甫一出版,就被当作大学的教科书。在它出版五十年多后,被翻译成34种文字,在全球销售了700万册,至今仍被...
評分 評分爱好美丽的题材也爱好平淡的。 首先理解手法,然后才是感情。 逼真可美,粗略也可美。 不要随意指责画家画得不正确。 摒弃陋习和偏见,接受新画法。 艺术创作都有特定场合和目的。 美和观念曾经不是艺术家的考虑。 而是努力地追求合适的平衡。 有一颗赤子之心,捕捉每个暗示,...
評分读艺术史如走马灯,如若只是一幅幅经典、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则读后心头只如流水拂过,了无痕迹,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本《艺术的故事》则不是如此,当我合上书页,细细回想,一条模模糊糊的艺术发展主线隐隐在脑中蜿蜒起伏,艺术家的故事反倒没有记住几个——本...
評分读艺术史如走马灯,如若只是一幅幅经典、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则读后心头只如流水拂过,了无痕迹,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但是这本《艺术的故事》则不是如此,当我合上书页,细细回想,一条模模糊糊的艺术发展主线隐隐在脑中蜿蜒起伏,艺术家的故事反倒没有记住几个——本...
「在日常生活中包圍我們的是所謂『應用』藝術和『商業』藝術,我們許多人覺得難以理解的是展覽會和美術館裡的『純粹』藝術。」——《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by E.H 貢布裏希。「這本書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1950年齣版後不斷再版再印,如今已是第十六版。也英國最暢銷的一本藝術書。很可貴的是它很容易讀得進去,行文很好,排版和配圖都很用心。之前在倫敦的時候還買瞭英文版,中文版很貼心地註瞭英文版的對照頁數,所以可以對照著讀。」
评分裝禎好看 書好帶好讀
评分袖珍版的圖都在書後麵,看的時候要不停的翻,還是蠻麻煩的。書中的插圖印得不是很好,有些很糊,大部分都偏黃
评分袖珍版的圖都在書後麵,看的時候要不停的翻,還是蠻麻煩的。書中的插圖印得不是很好,有些很糊,大部分都偏黃
评分2018年讀過的最好的書,沒有之一。這本書在編寫技巧和陳述技巧的奧妙不再多說,相逢恨晚。除此之外,對我而言最大的啓發或者說是吸引人的觀點是他對藝術欣賞的態度:“他們總是害怕一旦承認自己喜歡那種似乎過於明顯悅目或動人的作品,就會被認為是無知之輩。於是他們冒充行傢,失去瞭真正的藝術享受,而把自己內心感覺有些厭惡的東西也說成是“妙趣橫生”。”藝術欣賞態度大概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瞭,令人尊敬的大師。既然齣袖珍本是為瞭攜帶,藝術品印刷部分其實可以考慮200g輕塗紙以減輕全書的重量。另外,封麵可以做塑料包裹避免攜帶途中的磨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