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對民國教育的敘事,都應該注意“活著的民國教育”,即在教育史上的意義,特彆是對當下教育的影響。《亂世猶聞讀書聲:中國教育1912─1937》正是通過展現蔡元培、馬相伯、魯迅等8位先生在教育上的親身詮釋、梳理中國現代教育在1912─1937年26年間的發展路程,追慕遠風,透析當下。作者認為,唯有如此,我們對民國教育的追溯和探索,纔能對時下飽受詬病的應試教育有所補益,我們的讀史,纔能真正達到“以見知隱、以往知來”的目的。
現今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學製是如何來的?是誰創辦瞭第一所“育纔”學校?新文化運動在教育方麵的意義又是什麼?女子爭取平等教育又有著怎樣艱辛的過程?……諸多問題,開捲即可解疑。
-----------------------
所謂大學者,非謂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清華大學“終身校長”)
強國之道,不在強兵,而在強民。強民之道,唯在養成健全之個人。
──蔣夢麟(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傢)
民國時好多大學,好多教育傢,好多大師,積纍瞭非常豐富的經驗。兩彈一星的院士、專傢、數得齣來的大師都是民國培養的,至少是民國培養的大師培養的。
──許紀霖(著名史學傢)
懷念民國不是懷舊,而是一種尋找。當我們迴望民國的時候,是要尋找一種可以依賴的資源,一種可以依賴的本土資源,因為從晚清到民國的半個世紀當中,我們的前人立下瞭一些規範,創造瞭一些可以讓我們今天重新接上的傳統。
──傅國湧(曆史學者,獨立撰稿人)
理解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必須關注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在我看來,知識的真正確立與有效傳播,必須藉助教育纔能完成。所以,關心中國未來的讀書人,都應該關心教育問題。……必須承認,從晚清到民國,很多人是抱著“教育救國”的觀念來從事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的。對他們來說,教育不僅僅是職業,更是理想。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在近年来兴起的“民国史热”中,民国教育一直光彩夺目,出现了蔡元培、张伯苓、晏阳初等诸多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 张兴龙的《乱世犹闻读书声》一书,总体上以时间为序,着重描写了民国时代教育人士在那个颠沛流离时代的艰难求索。作者通过展现蔡元培、张伯苓...
評分在近年来兴起的“民国史热”中,民国教育一直光彩夺目,出现了蔡元培、张伯苓、晏阳初等诸多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 张兴龙的《乱世犹闻读书声》一书,总体上以时间为序,着重描写了民国时代教育人士在那个颠沛流离时代的艰难求索。作者通过展现蔡元培、张伯苓...
評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时期。提到民国教育,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灿若群星的大师,想到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本书就是对1912-1937年间中国教育的概述,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这一时期的...
評分担当与奉献 ——《乱世犹闻读书声》读后 彭忠富 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民国这样乱过。军阀混战就是常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糊口就是万幸,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留学生蜂拥而出,欧美、日本等地,都是他们热衷的地方。这...
評分在近年来兴起的“民国史热”中,民国教育一直光彩夺目,出现了蔡元培、张伯苓、晏阳初等诸多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 张兴龙的《乱世犹闻读书声》一书,总体上以时间为序,着重描写了民国时代教育人士在那个颠沛流离时代的艰难求索。作者通过展现蔡元培、张伯苓...
充滿知識分子精英的文人情懷,當段子瞅還成,學理性較弱
评分充滿知識分子精英的文人情懷,當段子瞅還成,學理性較弱
评分絕對好書
评分內容淺顯,適用於大眾通俗讀物。 觀點陳舊,不適用教育學專業研究。
评分一般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