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教育 教育史 民国 历史 回眸历史 中国 近现代史 自我管理
发表于2025-02-03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切对民国教育的叙事,都应该注意“活着的民国教育”,即在教育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对当下教育的影响。《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正是通过展现蔡元培、马相伯、鲁迅等8位先生在教育上的亲身诠释、梳理中国现代教育在1912─1937年26年间的发展路程,追慕远风,透析当下。作者认为,唯有如此,我们对民国教育的追溯和探索,才能对时下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有所补益,我们的读史,才能真正达到“以见知隐、以往知来”的目的。
现今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是如何来的?是谁创办了第一所“育才”学校?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方面的意义又是什么?女子争取平等教育又有着怎样艰辛的过程?……诸多问题,开卷即可解疑。
-----------------------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清华大学“终身校长”)
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唯在养成健全之个人。
──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民国时好多大学,好多教育家,好多大师,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两弹一星的院士、专家、数得出来的大师都是民国培养的,至少是民国培养的大师培养的。
──许纪霖(著名史学家)
怀念民国不是怀旧,而是一种寻找。当我们回望民国的时候,是要寻找一种可以依赖的资源,一种可以依赖的本土资源,因为从晚清到民国的半个世纪当中,我们的前人立下了一些规范,创造了一些可以让我们今天重新接上的传统。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
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必须关注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我看来,知识的真正确立与有效传播,必须借助教育才能完成。所以,关心中国未来的读书人,都应该关心教育问题。……必须承认,从晚清到民国,很多人是抱着“教育救国”的观念来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更是理想。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兴龙,男,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兼职研究员、作家。主要研究文化学,已出版专著多部。
凭此书,能对民国教育史有些许了解。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来说,帮助不大。
评分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论述,主要是一些史料的时间性梳理,可以一读。
评分当作一般普及类读物看看还行,个人感觉启发性不大。
评分作者观点略生硬,事实陈述还可以
评分自我的教育是一场修行,而国民教育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 少的一星是因为作者,应该深挖几分,并能够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担当与奉献 ——《乱世犹闻读书声》读后 彭忠富 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民国这样乱过。军阀混战就是常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糊口就是万幸,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留学生蜂拥而出,欧美、日本等地,都是他们热衷的地方。这...
评分清朝末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教育,点燃了“戊戌变法”之火;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教育,点燃了“五四运动”之火;新中国“科教兴国”的教育,点燃了“改革开放”之火。今天,因为重视教育,中华大地才得以重回世界强国之列。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是张...
评分异彩纷呈的民国教育 文/张宏涛 民国教育近年来持续火热,民国老课本也在网上风靡一时,不过提到民国教育,我所知道的只有北大和西南联大,除此之外就所知甚少。当读完《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评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民国是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现在教育界比较推崇时期。提到民国教育,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灿若群星的大师,想到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本书就是对1912-1937年间中国教育的概述,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这一时期的...
评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近年来学界掀起了民国热。民国大师、民国文物、民国文章……,凡沾上民国的词,大都被帖上了民主、自由、学识的标签。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表面原因并不难解释——因为民国名人之多,成就之大,事实摆在那里。我最初看的是西南联大的一些资料和文章,深被西南...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