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二十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曾刊于《读库》。
作者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部分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为老人赢得了众多“姜丝”。
2013年10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
2015年8月,出版第三部作品《长脖子女人》。
【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专题报道】
【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
本书部分作品刊载于《读库1302》《读库1304》,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被称为:“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著名作家王小妮读到本书后,写下长篇序言推荐,称作者是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
————————————————————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细读姜奶奶的《乱时候,穷时候》,文笔独特,易读且传神,精彩故事在的质朴而不失精彩的秒笔下娓娓道来,着实惊叹和佩服。回味无穷⋯⋯ 强力推荐!!!!强力推荐!!!!强力推荐!!!!强力推荐!!!!必须强力推荐!!!!
评分姜淑梅今年76岁,满头银发,穿着水红色上衣,看上去精神很好。这张照片印在她的新书《乱时候,穷时候》的封底,在照片下面,是她的简介:1937年生于山东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20多年家属工。1997年开始识字,2012年开始写作。 姜淑梅生在民国,经历...
评分语言通俗凝练,有浓烈的独一无二的乡土气息,十分好读,篇篇都精彩传神、惊心动魄,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荐强烈推...
评分是本好书,俺要收藏的。 可惜现在懒得去系统写个书评之类的,但我特喜欢这种民间史。啥叫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看看老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你会对历史,对时代,产生更多的感触,而不像课本那样刻板,隔膜。 老太太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十分精炼,能把苦难讲得不动声色,下笔非常...
评分翻开这本书,有种听奶奶讲故事的感觉。而且这位老奶奶生活在穷时候,却很乐观的生活态度。明明很辛苦的事,被她这过来人轻描淡写一番,读来一开始觉得轻松有趣,有时也会心酸酸。我想一定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有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敬佩这位老奶奶。
看完以后,我想我奶奶了,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可是有太少的人愿意听,而写下来的人就更少了,如此看来姜奶奶的故事更加珍贵。
评分最开始并没有被吸引,无论是故事还是文字。但慢慢地,那些平实的文字中所透露的巨大的苦难,以及对抗苦难的坚韧,让人读时欲罢不能、读后久久回味。书中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没有口号式的宣扬“热爱生活”,但无论是作者自身的经历还是旁观者的角色,透露出的都是草根阶层的生活。生活,活着。像《活着》,又比小说少了几分戏剧化冲突,多了一些真实的沉重。
评分作为个人史读还是值得推荐的,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真不是什么优秀民族。
评分合上书脑里响起一首歌: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听奶奶讲,吃人的故事。你国太可怕,讲讲故事都能变猎奇小说,简直寻根和新历史的平民再生。谁把这书译成英文,副标题加个中国近代战争动乱中的平民女性史,再找谭恩美之类的人写个序或者写个腰封广告,感觉能卖。
评分相当于莫言《丰乳肥臀》的民间原型版,用到的亲戚称谓繁复无比,有些故事比莫言用的素材更加震撼,“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