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作人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8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213223
丛书系列:周作人自编集
图书标签:
  • 周作人 
  • 回忆录 
  • 传记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民国 
  • 散文 
  • 知堂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 时改名“知 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是周作人作品集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近四十万字,分作四卷。周作人生前自编文集,字数多在十万字以下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极其少见。周作人完成《知堂回想录》的时间是1961年,最后一篇后记标注时间是1966年1月3日。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周作人遭红卫兵批斗,第二年病逝...  

评分

上次发愿读一读周作人,每晚多多少少看些,到今天,竟将《知堂回想录》上下集看完了。早就说过我这人缺乏大局观,要写全书的观感当然不行,可是一字字一行行读来,隐约的一个“寂”字浮现,挥之不去,说又说不明白。若知堂老人于地下得知有我在说他的一生无非寂寞、静寂乃至圆...  

评分

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对周作人的了解始于舒芜的一本书——《我思,谁在?》,里面有很多关于周作人的文章。那是一次偶然在学校图书馆书架间胡乱翻看时看到的,当做文坛八卦来读,还借了回去。具体内容现在已经忘记,只是有几个标签仍然记得,分别是鲁迅的弟弟、文坛领袖和“汉奸...  

评分

1、周作人的文章学识,早年的立场作为,都是堪当一代大师的。文风恬淡冲虚,有若《笑傲江湖》风清扬; 2、作为老二,自幼生活作文各方面受鲁迅照顾,性格里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出任伪职,在“不该错”处大错,无可挽回。与鲁迅的铁骨铮铮,到死都是“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评分

没点年纪,读不了周作人,之前每翻每别扭,觉得无趣乏味又唠叨,不解为何鲁迅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把周作人小品文列为国人第一流,其它皆不入他法眼。 看这回忆录,大概开始有点小感觉。 周作人拿写文章当说话儿,说到哪儿是哪儿,也不修辞,也不夸张,读起来又似乎缺乏文采...  

用户评价

评分

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在我读过的近代知识分子的自传中算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周作人非常关注“诗”与“真实”,因此在“说”与“不说”之间有取舍,从整本书来看,周作人不说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当时在世的人不写),略写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日伪时期的经历,周作人就写得很少。周作人这本书有一原则,即奉行“不辩解主义”,对于许多事情的功过(尤其是过),他不愿意说,只是在书中一笔带过。周作人在当时虽属名人,但离现实政治较远,书中所写之事都是平民立场,因此也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现在的人研究周作人、研究鲁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很多资料。

评分

周作人确实是小事上聪明,大事上昏头。

评分

二刷,不是周作人最好的文字,经常会有重复的内容,联系当时的环境,有点怀疑在骗稿费...

评分

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在我读过的近代知识分子的自传中算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周作人非常关注“诗”与“真实”,因此在“说”与“不说”之间有取舍,从整本书来看,周作人不说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当时在世的人不写),略写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日伪时期的经历,周作人就写得很少。周作人这本书有一原则,即奉行“不辩解主义”,对于许多事情的功过(尤其是过),他不愿意说,只是在书中一笔带过。周作人在当时虽属名人,但离现实政治较远,书中所写之事都是平民立场,因此也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现在的人研究周作人、研究鲁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很多资料。

评分

1、周作人的文章学识,早年的立场作为,都是堪当一代大师的。文风恬淡冲虚,有若《笑傲江湖》风清扬;2、作为老二,自幼生活作文各方面受鲁迅照顾,性格里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出任伪职,在“不该错”处大错,无可挽回。与鲁迅的铁骨铮铮,到死都是“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性格对比鲜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