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周作人 回忆录 传记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民国 散文 知堂
发表于2025-04-12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 时改名“知 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日夜书,案头床头书。
评分完全没读完。。。。虽然久仰周作人的文风和文格,但实在没耐心看他写舅舅姑妈曾祖母曾爷爷那些谁死了谁说闲话谁挑拨离间这些事儿。还有文中处处和鲁迅叫板,指出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借以对照另一个思维角度。
评分好像能勾勒出周作人这样一个天真老头的样子,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文人写回忆录不能避免的是诗和真实的问题,也许通过这本书所见的形象是他所希望人们看到的自己,不过斯人已逝,也只能通过这些文字去想象了。感觉上他跟鲁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而且并不觉得他曾经吃力的去学习过什么,好像懵懵懂懂就成了大家。
评分应该感谢曹聚仁,因为他提前跟周作人说清楚了:要写得通俗易懂,不要掉书袋。。。
评分周作人 不标记了~
与河北教育版基本相同,均为止庵根据周氏家属提供的作者手稿整理而成的校订本,然而排印中的错字似乎还要更多些。未青出于蓝外,反倒等而下之,不能不说遗憾。 唯一的优势是价格稍降,各网店的折扣也比较大,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版。
评分当初是因为装帧买的这本书,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爷爷讲故事,我最希望的是听到讲另一个老爷爷故事。这书小小的,封面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画,纸张绵绵的,稍许有些糙,特别适合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书为啥就这么好呢,为啥这些年都没...
评分正在读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看到400多页。还有200多页,实在是慢的很,说说这书吧。 还是熟悉的苦雨斋主的风格,在文学研究领域里被称为“平淡冲和”。这里挑印象深的几处随意聊几句, 有趣的观点是他说严复用文言译《天演论》的文风是想把赫胥黎包装成先秦诸子,而林纡...
评分这是周作人作品集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近四十万字,分作四卷。周作人生前自编文集,字数多在十万字以下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极其少见。周作人完成《知堂回想录》的时间是1961年,最后一篇后记标注时间是1966年1月3日。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周作人遭红卫兵批斗,第二年病逝...
评分正在读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看到400多页。还有200多页,实在是慢的很,说说这书吧。 还是熟悉的苦雨斋主的风格,在文学研究领域里被称为“平淡冲和”。这里挑印象深的几处随意聊几句, 有趣的观点是他说严复用文言译《天演论》的文风是想把赫胥黎包装成先秦诸子,而林纡...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