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蒋方舟 杂文 随笔 青春 成长历程 随笔杂文 成长 中国文学
发表于2024-11-22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
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
2008年秋天,作者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回首过往五年,课业之外,作者亦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及多种社会活动,生活不可谓不丰富不精彩。然而在忙碌与喧腾背后,作者却渐感迷失与困惑:参与的讨论越多,离真相仿佛越远;战斗檄文式的文章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剑拔弩张的嘴脸。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本书特别收录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文《审判童年》。在四万余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重新审视与阐发涉及童年的若干命题,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蒋方舟
蒋方舟
1989年出生,湖北襄阳人。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完成首部散文集,至今已出版十部作品。
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初初看会觉得惊艳,三分一过后就像是蒋同学的背书了。权当是名人科普。
评分19 蒋同学读了很多书,记的也很清楚。
评分真是挺不喜欢她的。每次耐下心来看她的文章,都觉得跟老学究一样力图说教,却又无才支撑。
评分6.0~6.3分比较合适。蒋不是花瓶,而且也能看到努力的迹象,但是光努力远远不够——“《正在发育》”时期的年龄优势其实已经荡然无存。如果还只是短篇文集,那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了。期待中长篇作品
评分【2014.3.11~3.12】晚上和早上先读了《审判童年》,姑娘很敢写,不如说是在审判母亲、父亲、奶妈、幼儿园。张爱玲说幼童灵光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让人恐惧,这一点蒋方舟倒是做到了。虽然借用了很多名家的观点,大篇幅的引用,但对读者来说,将其作为参考书目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针对蒋的写作本身来评论,确实还可再上一层楼。对头儿一个晚上读完了全书,第二辑写作家和思考文学的文章,是最好的部分,文笔和思想性,在这个年纪是无可挑剔的,而第一辑看看也就罢了。书中提到的不少书和作者以及引文,让人颇有兴趣,很想按图索骥的找来一一阅读。
01 有个小男孩天生驼背,对佝偻着的身体全然不知,他一直不停地努力奔跑以为这样就可以甩掉这个“包袱”。蒋方舟说这个故事对她而言,“比夸父逐日更加悲凉”。 坐在旁边被她称为“女神”的刘瑜对这位明星粉丝评价道,“我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青春,但我知道不是你蒋方舟这样的...
评分 评分沧桑固然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加深,但人各不相同,所以我尊重每个人所经历的一些事。 奶奶生于日本侵华战争前,她的青春是在战争、艰苦与逃难中度过的,紧接着又经历了内战,经历了建国初的土改、人民公社、大跃进,家里老老少少仍然艰辛地生活着。文革时的事她...
评分首先声明,我写这篇书评有佷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很多网友对蒋方舟抱有根深蒂固的偏颇之感。我并非粉丝,只是真实写下自己读她的文章的一些感受。我同她是同一届,她是80末,我是90初,但经历的世事和接受的教育都是相似的。所以站在同龄人的立场,对于她的评价或许更中肯。 当然,...
评分大学开始蒋方舟的写作从文学扩大到社会层面,探索着开始了公共写作。从后记的《写什么》来看,蒋方舟对自己这一时期的写作自有看法,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必要来误读。 全书给我的感受是:蒋方舟还是一个文青,没有一下子上到公知的层面上去。 第一个部分比较"公共",练习和摸索...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