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1969年出生,山东滨州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2010-);中华女子学院特聘教授;明道大学客座教授(台湾)。目前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这本书汇集了近几年来作者对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个学者心路历程的写照。中国社会在飞速地改变,这改变正在重构着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人看得见却未必看得清。技术改变生活,物质极大丰富,而我们想象生活和体验生活的方式却日渐萎缩,理想主义开始变得可笑而遥不可及。 回到现场,试图找到分裂的原点,正是作者的出发点。
“2010年有一部有趣的电影叫做《人在囧途》,里面的那个傻乎乎而充满了良好品性的人最终在飞机上——而不再是窘困的囧途中,以令人吃惊的‘老板’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在现实的层面上,到底有多少人有可能和有机会摆脱囧途踏上飞行之路呢?
而关键是,又是多少人愿意、敢于和直面这种可能性在不断被损减的境况呢?
这些年来,我们的精神不断地警惕着意识形态的训导,却能非常自觉地接受这种“浪漫主义”文化想象的喂养。
这些年来,我们只在个人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抱怨这个命运或者社会体制,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不再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这些年来,我们原来越多地懂得心理健康,越来越多地知道心灵治疗的意义,一到假期就四处奔跑,寻找那些圣洁或者纯真的境地,却在总体上变成了只懂得一种看待生活方式的偏执狂。
如果一个人精神分裂,可以交给大夫。如果一个时代在精神分裂,那么,重走一遍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来一次自我新启蒙,或者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吧?”
作者题记
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批评与批判的时代。各路“公知”活跃于网络微博,兜售着关于民主、人性的神话;韩寒们以戏谑而慧黠的文字,嘲弄着当下社会政治的种种困窘。这个时代泛滥着批评,理论要多思辨就有多思辨,言辞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可是当我们从思想的交锋转向社会现实,却...
评分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批评与批判的时代。各路“公知”活跃于网络微博,兜售着关于民主、人性的神话;韩寒们以戏谑而慧黠的文字,嘲弄着当下社会政治的种种困窘。这个时代泛滥着批评,理论要多思辨就有多思辨,言辞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可是当我们从思想的交锋转向社会现实,却...
评分这本书的批判是尖锐的,言辞是激烈大胆的。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是多方面的,也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诚挚而切实可行的建议。 就国家层面,作者建议政府转换“政治宣传”式的表达,不忘初心,回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服务上提高透明度,敞开通向公众的渠道,在社会决策上建立一种专...
评分书里有一章叫《越来越需要“快乐”》,讨论了作者新定义的一个词:“傻乐”。所谓傻乐,简单说就是傻呵呵地乐,但是到头来根本都不知道,真正让自己乐的,到底是什么。 快乐应该是有实质的一件事情,就像悲伤也是有实质一样。古代的喜剧、悲剧,背后都有实质...
评分经常有人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来描述今天这个时代:“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
学究气十足的随笔集。倒不是说学究有什么不好,只是作者将学究匠气与社会事件紧紧箍在一处,仿佛答题般套上一个个术语,这对拥有同样学术背景的读者或许还算清晰明了(但同时又因为其分析之泛泛而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对其他人则带了些未除魅的知识的傲慢。书中提到的社会文化现象,倒是很值得记忆的。历史的车轮总体上是滚滚向前的,但也不妨碍它们偶尔的偏向,不经意地碾碎亿万人数十年的命运。
评分1、通篇都是“意见”,不是逻辑完备的真理。作者太受法国知识分子影响,而且批判话语未超出8、90年代;2、作者有强烈的启蒙冲动,仍然试图通过批判去改造大众,却不知大众与哲人有判然之别,再强烈的批判也只会沦为“想太多”;3、有一些对具体的电影、文学、现象的评价较为精彩,因此本书倒也有助于谈资。
评分没看完
评分充斥着 吊诡的矛盾心理 和 中年理想的青年空壳化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好好说话不装逼会死?搞文学的就应该好好去写小说和评论别人的小说才是。不要满篇错误的用一些什么“政治隐喻”“国家制衡”“大型资本”这种看起来很牛逼,其实因为其内涵不确定即使胡乱使用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