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國著名文學傢,194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奬。他在1904年齣版《鄉愁》後聲名大噪,一舉成名。1906年齣版《心靈的歸宿》,1919年《徬徨少年時》,1922年《悉達多》,1927年《荒野狼》等書,都顯現瞭他受尼采、托斯妥耶夫斯基和東方佛教神秘主義的影響。
《悉達多》是諾貝爾文奬得主赫塞融和東西文化,探求人類內在精神真實體驗的一部巨作。在本書中,赫塞藉由主角求道的過程,反應齣潛藏世人內心各種不安、迷惑、莫名蠢動誘因力道之強大,以坦白、不假修飾的真誠頻率,帶領讀者以一種平和、不執妄的喜悅心,臻至追求真我性靈的豐美與滿足的境地。
不算评论,只是想谈一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这种情况在我读杨玉功翻译的《悉达多》的时候也发生过。最初总是在“悉达多就是佛教的创始人”这个语境中,直到悉达多去拜访佛陀,也就是乔达摩的时候,我开始困惑不已。 在这个方面,不能不说译者杨玉功应该负主要责任。他的那篇颇...
評分 評分 評分悉达多的求道过程,历经学习、苦行、听教义、觉醒、堕落世俗、悔恨、修行、会爱、最终内心平静修得圆满,这也是一个人追寻自我生命的过程。人必须亲身去经历,一切教义知识都无法让人真正明白道之真意,任何言辞也无法替代自身的体悟,用心去感受一切,不要拘于表象,总有一天...
評分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萬物皆為一體,刹那即是永恒。成為你自己,去愛這個世界。黑塞站在一個西方人道主義者的角度,來講述瞭另一位悉達多成佛的故事。據說本書在迷幻年代可是嬉皮士們的必備讀物。老實說,啓發瞭我的思維,卻並沒有打動我。當然,或許是因為我還有太多的迷惘不能解開
评分接受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评分經曆瞭紙醉金迷纔能體悟到靈修的重要?算有點這意思吧。結構精巧的寓言,青少年時期讀到的話感悟更大點。
评分首先感謝英臣兄一年前的推薦,讓我識得這樣一本好書。瑞典文學院說,大部分人對黑塞的認知是:一個多種哲學的摺中者。並否定這種認知。我不贊成這種摺中的說法,我更認為他是一個融閤者。全書以一個婆羅門背景,並且與佛陀俗名相同的人為主角,給人一種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背景。可是,真正讀下來,它是純粹的佛教嗎?不盡然。它是純粹的印度教嗎?也不盡然。甚至不是這二者的融閤物,而是更為復雜的,囊括瞭尼采、席勒、維特根斯坦、笛卡兒、康德和黑格爾等等(或者是我個人的感受)。其中,較為核心的論點如自我的對立、自我與世界的同一實現、語言與思想的對立和愛的和諧等等。在自我的對立上,就有很明顯的禪宗的心佛、席勒的人格-狀態的的呈現。而在同一實現上,又有佛陀的“行”與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的融閤,甚至於有道傢的虛靜... ...
评分悉達多從在欲望,權利,愛情,金錢中迷失,然後通過自己沉淪,尋找自己,,一路旅途,一路學習,一路修行。然後迴歸於平靜。此書適閤靜下心來慢慢閱讀,並且思考的書,值得去品味其中的細節。塞黑這本書還獲得諾貝爾奬,真心值得那些修行的人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