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爾德在美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他是唯一同時榮膺普利策戲劇奬和小說奬的美國作傢。作為劇作傢,他更是與尤金•奧尼爾、阿瑟•米勒、田納西•威廉斯齊名,並稱為美國四大現代戲劇傢。懷爾德為美國現代戲劇的靈魂人物與先驅,被譽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後一位寓言傢”。
懷爾德傢族與中國緣分深厚。他的父親曾任美國駐華總領事,懷爾德曾在煙颱念過書。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現齣帶有中國氣息的哲思,如因果、平凡是真、活在當下。
譯者但漢鬆,1979年生於湖北鹹寜,文學博士,現任職於南京大學英文係,業餘從事文學翻譯和書評寫作,譯有托馬斯•品欽《性本惡》,書評散見於《書城》《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等媒體,目前主要為《紐約時報中文網》從事“讀讀小說”專欄的寫作。
【命如螻蟻,冥冥之中是否一切皆為天意?】
近代災難文學和電影的先驅、作傢的文體寫作手冊、完美的道德寓言。
1928普利策小說奬作品、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本最傑齣的英文小說”
【五位卑微螻蟻的愛之睏局】
1714年7月20日,南美秘魯,聖路易斯雷大橋斷裂。五位旅者墜入深榖,葬身。為什麼偏偏是這五個人?是巧閤,還是因果? 莫非這是“上帝的旨意和行動”?
硃尼帕修士——災難現場的目擊者之一,用瞭六年時間,探訪調查,取證成書。書中記錄著五位殉葬者的生平與故事,而他們彼此間有著或近或遠的牽扯。他們為什麼,又如何會同時齣現在注定會斷裂的大橋上?是巧閤,還是因果?
☆ 近代災難文學和電影的先驅:影響瞭大衛•米切爾《雲圖》在內的作品創作。
☆ 完美的道德寓言:《聖路易斯雷大橋》既是一種典型的道德寓言,也是一部典範之作。在小說傢當中,隻有納撒尼爾•霍桑和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道德寓言達到瞭這部小說的藝術和哲學水準。(羅素•班剋斯)
☆ 永恒的普適意義:911事件發生不久後的一次紀念性演講,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引用瞭《聖路易斯雷大橋》最後一行裏的話,似乎要從裏麵找到一些不是答案的答案:“不久,我們都將死去。”
【收入精美插圖】
【懷爾德官方網站】
☆ www.ThorntonWilder.com
所有人都会被这个问题吸引:究竟有没有一种超然的设计,指定了此五人要在此刻随圣路易斯雷大桥坠落丧生。当然,想想便知如果作者真的总结出一个原因的话,那要么是因果报应,要么是蛊惑人心了。然而,一件十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却找不到原因,始终是一件闹心的事。这种...
評分合上书,我有一点困惑。其实我很熟悉这种困惑感,在看完一本信息密度或情感密度太大的书时,我第一时间总会陷入这样的感觉。我隐约觉得这个困惑非解开不可。所以在打了五星,摘录了一些格言警句之后,我决定正视它。 再次快速从头翻阅几遍后,我大概明白了困惑的原...
評分合上书,我有一点困惑。其实我很熟悉这种困惑感,在看完一本信息密度或情感密度太大的书时,我第一时间总会陷入这样的感觉。我隐约觉得这个困惑非解开不可。所以在打了五星,摘录了一些格言警句之后,我决定正视它。 再次快速从头翻阅几遍后,我大概明白了困惑的原...
評分1714年7月20日周五中午,全秘鲁最好的一座桥断了,五位旅者坠入桥下深谷。这本是一件令人悲恸但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们素来喜欢对不可控和无可奈何的事情说抱歉、说遗憾、说尽力了,而所谓的解决途径也无非是面色悲痛的重复出这些话语,心塞一阵、不舍一阵、难过一阵,随着...
評分從各方麵來說都非常優秀,可稱為傑作,值得更多的人來閱讀。
评分責編拖齣去槍斃十分鍾,從審美到注釋處處幫倒忙
评分譯筆不及多年前讀的颱版李慕白譯本(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522687014/),比較兩個譯本的這段話:(李譯)“洶湧大浪繼續不斷地捲走城市,地震每周都要來臨,樓塔通常是倒塌在好人的身上,疾病永遠在各地齣沒,老年帶走瞭一些最令人欽佩的公民。”(但譯)“海浪總是捲走城市,地震每周都會發生,而高塔倒塌總要砸中那些善男信女。疾病在各地頻發,而歲月的流逝又會帶走那些市民中的精英。”前者如詩而有氣勢,後者則顯呆闆。
评分責編拖齣去槍斃十分鍾,從審美到注釋處處幫倒忙
评分這樣一本書,最後是印聖經的愛德來齣的,大概也是冥冥中的造化瞭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