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一问世,立刻在评论界和读者中引起极其强烈而又迥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是官府查禁,保守派抨击、嘲笑乃至恶毒咒骂,另一方面则正如克鲁泡特金所记载:“屠格涅夫的任何小说,托尔斯泰或其他什么作家的任何作品,都不曾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这部小说一样,对俄国青年有过那么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成了俄国青年的一种旗帜。”(《俄国文学的理想和实际》,1905)《怎么办?》不止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并且长期传诵不衰,继续保持着它的生命力。但就本书的审美价值而言,却屡屡受到一些论者的怀疑,其中一部分人是很敬重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普列汉诺夫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他说,假如把《怎么办?》同《安娜·卡列宁娜》相比,《怎么办?》无疑处于劣势,“然而”,一个评论家如果把两部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作品拿来比较,那他就是蹩脚的评论家。《怎么办?》这部小说更适合于同——譬如说——伏尔泰的某一部哲理小说相比”。(《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1890)普列汉诺夫这番话,或许可以算是持平之论吧。
本书为2008年1月第1次印刷。
这是一百多年前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婚恋观——合理的利己主义,现在人看起来都挺时尚、挺酷的,实际思想境界上根本不行,还赶不上人家一百年以前的境界,还是好好多读读书把。
评分说实话,看样子车尔尼雪夫斯基更适合写文论而不是小说。全书充满了象征与隐喻,虽然在当时的时代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份情有可原。但对于读者来说可真够呛的。作者可能写文论惯了,书中大量出现自己的观点宣传,时代性针对性强,也许当时相当激励人,但时光流逝后便有些枯燥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一言以蔽之,奇怪。 其实我是很敬佩其中关于共产主义,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我想直到现在这些理论依然是新奇的,充满诱惑的,因为人类离那一天还很远。就算书中所说,拉赫梅托夫该回来了,俄国的许多次革命也是在许多年之后,俄国人的幸福依然渺远无期。 我...
评分这个是大二时候写的 时间为:2008-9-7 可爱的女人们,我们的明天会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可爱的女孩子,我们的明天会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只要我们把握好今天! 看《怎么办?》——关于新人的故事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还没看完,就想写点...
评分要财产还是要爱情,要自由还是要婚姻,要虚无的共产主义信仰还是要现实的利己主义,青年们,怎么办? 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奔赴首都,寻求未来。 首要的问题就是房子,然而令人咂舌的房价和租金自然望而生畏,于是咬咬牙,租下一间分隔屋或地下室。总共不到10平米,一张简陋...
与小说而言,它却是没有很流畅的故事情节,但是,书中的一些语句和思想确实很有见地~~~
评分怎么办?能在灵魂中共鸣的爱情,出现的几率和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一样。
评分2019.2.19 记得有读后感,可感慨我真是大言不惭之辈,没写过几篇敢吹嘘自己喜欢写读后感。
评分年轻人少看车尔尼雪夫斯基
评分写作完爆卡尔维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