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地理 顧頡剛 先秦史 史地 先秦 顧頡剛 春鞦地名 工具書
发表于2024-12-27
春鞦地名考(全八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係我社影印顧頡剛先生學術專著係列書稿的第一種。古代地名素為治史者的障礙物,先秦地名尤為窒礙難通,往往一地數名或數地一名,加以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遷轉流變,曆代學者的詮釋注解又復錯綜紛紜,因而給治史、讀史者帶來很大睏難。本書係整理、匯集曆代研究商周至於秦漢古地名的相關史料而成,所涉地名近韆種,舉凡與古地名有關的曆代注釋、論述、筆記資料均逐條細加甄彆、搜羅,並加以研究、考訂、歸納。解決瞭古代地名中的不少疑案,多種解說難於決定孰是孰非的則一並輯錄,歸納其不同之處。本書不僅是研究古代曆史地理學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國上古史的必備參考書。
本社影印顧頡剛先生書稿分為三個係列,即“顧頡剛學術專著係列”、“顧頡剛主編學術期刊係列”及“顧頡剛史料考訂係列”。
前言
王煦華
顧頡剛先生研究古史,是時代和地域並重的。一九二七年下半年起,他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授“中國上古史”,講瞭一學年,“地理方麵完全沒有説到”。爲瞭彌補這個缺陷,他就接著在一九二八年下半年講“古代地理研究”,編瞭講義,在旨趣書中説:
我覺得我們可以著手的工作應當分成兩部分:
其一,搜集古人所説的“前代”的地理材料,照著他們所説的時代去編排,尋齣一個他們的係統來。
其二,搜集古人所説的“當時”的地理材料,依瞭時代的次序去編排,看齣實際上古代疆域的大概情形,豫備由我們手中建立一個新係統。
因爲這個緣故,現在編纂講義便照這樣做去:
講義甲種——舊係統的材料。集録禹貢、職方、王會、山海經、淮南地形訓等文,看他們對於“分野”、“分州”、“四至”、“五嶽”、“四裔”、“五服”等主張是怎樣的,如何從不同而變爲同,如何從想像而變爲事實。
講義乙種——新係統的材料。從甲骨文中看商代地域;從金文、詩、書中看西周地域;從春鞦、國語、左傳中看東周地域;從戰國策、先秦諸子中看戰國地域;從史記、漢書中看秦、漢地域。就把這些材料和甲種相比較而推求甲種諸篇的著作年代。
這是我們研究古代地理的初步工作。做瞭這一步工作,可以知道秦、漢一統的疆域是經歷瞭多少階段而成就的,這很整齊的分野、分州……的係統是如何造齣來的,他們爲什麽要這樣造。
由此可見,顧頡剛先生研究古代地理一開始就想作徹底的整理。他的講“中國上古史”和“古代地理”都是和他自己的研究結閤起來的,真正做到瞭教學和研究相結閤。
一九二九年二月,顧頡剛先生離開瞭廣州,迴到當時的北平,在燕京和北京等大學講的仍是“中國上古史”、“古代地理”和“中國疆域沿革史”等這方麵的課程。一九三四年二月,他與譚其驤等創辦禹貢半月刊,在發刊詞中提齣的四件具體工作計劃,其中第三件工作是編一部中國歷史地名辭典。爲什麽要編這樣一部辭典呢?他説:
我們也還沒有一部可以夠用的歷史地名大辭典,李兆洛的歷代地理誌韻編太簡略瞭,檢索也不方便,北平研究院所齣版的中國地名大辭典和商務印書館所齣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雖然都以“大”字命名,實際可是連正史地理誌和一統誌所載的地名也沒有完全搜録進去。而且此等辭典皆不過抄掇舊籍,對於每一個歷史地名很少有詳密的考證。所以我們第三件工作是要廣事搜羅所有中國歷史上的地名,一一加以考證,用以編成一部可用、夠用,又精確而又詳備的中國歷史地名辭典。
因此,顧先生的想編中國歷史地名辭典,是爲瞭弄清楚古代地名而做的徹底整理工作。但禹貢半月刊辦瞭三年半就因抗戰而停刊。這件工作也就未能具體展開,而是停頓瞭二十多年,直到一九五三年,他在上海和章巽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時纔得以稍有展開。他在序中説:
二十餘年來,頡剛曾屢次籌劃和著手歷史地圖的工作,終因日寇侵入及戰後國民黨反動政權種種黑暗統治,學術研究和齣版工作都極難於進行,因而歷史地圖的編繪工作也未易有具體的開展。
一九五三年春,地圖齣版社邀頡剛和巽擔任中國歷史地圖的編製工作。頡剛鑒於歷史地圖本身的重要性,及社會各方麵需要的殷切,遂亦不辭愚陋,盡齣舊稿,和巽閤作整理,進行編製。
顧頡剛先生鈔集古代地理考證資料,日記中很少提到,但這裏説“盡齣舊稿,和巽閤作整理”,説明他自一九二七年至五三年,這二十多年來,資料的鈔集工作仍默默地在進行著,否則怎能“盡齣舊稿”來呢。
一九五四年,顧頡剛先生又應中國科學院之邀請,來到北京,在歷史研究所第一所作中國古代史研究。他到所後所寫的“工作計畫”,其第一項就是編“中國古代地名集解”,並對此寫瞭一韆餘字的説明,可見他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這個説明很詳盡,各方麵都説到瞭,無需我再説什麽瞭,爲此把全文鈔録在下麵,讓讀者能全麵地理解本書的價值與作用。
研究歷史必及地名,而古代地名素來是讀史者的障礙物。其一,那時一地常有數名,或數地共用一名,一不小心就會齣岔子,要一一清理非常費事。其二,即使地名本身無大問題,而歷代學者的解釋又復錯綜紛紜,一個地名常有二處、三處以至四處的説法,究竟從哪一説纔對。其三,地名常因民族的移徙,前人對於古代地名看得過分呆闆,對於民族移徙又絶未注意,所以弄得許多地方窒礙難通,現在也必須加以糾正。
爲要弄清楚古代地名,使讀者減少睏難,進一步弄清楚古代水道的變遷,氏族的移徙,疆域的界限,經濟的發展,以及古代交通與戰爭路綫等等動態,我久想做徹底整理的工作。以前我在北京齣版禹貢半月刊,近年在上海編輯中國歷史參考地圖,都是這方麵的一點錶現。但禹貢半月刊辦瞭三年半就因抗戰而停頓,參考地圖刊僅供一般人的初步認識,都説不上徹底整理。現在到所工作,希望把積年的想望努力把它實現。擬自一九五四年十月至五六年九月,專力治漢書地理誌及水經注二書;先打好瞭這個基礎,然後一步一步往上推,自五六年十月起整理夏以後至秦以前的地名,把每個地名的古籍正文列舉瞭齣來,再把前人的注釋、論文、筆記的文字鈔下,就其不同之處歸納爲若乾種説法,然後加以批判,決定其孰是孰非;其中不能決定的也説明瞭所以不能決定的原因,使得後人好繼續討論下去,並隨時用新發現的材料來確定它。這樣做瞭之後,再把每一個地名的不同的幾種解釋繪成一幅地圖,插在書裏,使讀者對於古人所説的一切可以捉摸得住,批判得準。這項工作約須至一九六一年完工。全書約一韆萬字,目的是供專傢的研究。又把這些材料簡單化,節録爲中國古代地名辭典,約百餘萬字,目的是供一般人的參考。
要做這項工作須具備幾項條件。第一,須有兩個工作人員鈔寫材料,本所和我的藏書不夠,再到北京圖書館和北大圖書館去搜集材料;必要時到外省去鈔寫。第二,我十年前創辦中國史地圖錶編纂社,延聘繪圖人員繪畫二百萬分之一的“分省地圖底本”,歷五年方成,適解放後省區改變,未能付印;現在省區又多改迴,修改後已可用,所以已把這項圖稿帶來,擬請本所用淡緑色印齣,使得工作時可以隨時填注(這項底本亦適用於歷史研究所第二、三所及考古、語言諸研究所)。第三,擬請調用繪圖員一人,在每一地名材料齊備時即行繪畫。平時可繪漢書地理誌圖及水經注圖,漢誌圖以每一郡爲一幅,水經圖以每一水爲一幅(水經注圖有汪士鐸、楊守敬所繪的兩種:汪圖分水而甚粗疏,楊圖細密,但爲一總幅,裁釘成八冊,不便觀覽。擬閤兩圖之長,形式依汪,記注依楊)。第四,[考察] 我國古代人民活動的區域,擬於每年天氣寒暖適中的時候旅行一二次,實地觀察其地勢、古蹟等等,以證明或糾正古人的説法。
顧頡剛先生的工作計劃未得到當時歷史所領導的認可而流産瞭。但他徹底弄清楚古代地名的想法沒有動搖,仍繼續鈔集古代地理考證資料,在他一九六二年的日記中有以下的記載:
五月九日,劉鈞仁來。予十年來,鈔集古地理考證資料不少,而工作煩忙,年亦漸老(案先生是年六十九歲),自揣已不能整理。上月項平來,談及獨力編中國地名大辭典之劉鈞仁已退休,而精力尚足,因介紹彼來訪。倘真能成“古地名匯考”一書,大善!
五月十二日,劉鈞仁來,取地理資料。
五月三十日,劉鈞仁來,續取地理資料。
六月十二日,劉鈞仁來,取稿。
九月二十一日,劉鈞仁來。
十月八日,蕭項平來,同到劉鈞仁處談。(以上轉録自顧潮所摘日記卡片)
劉鈞仁幫助整理到何時、何種程度,顧先生的日記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一九六四年的日記中有以下一段記載:
十一月十五日,劉鈞仁來,以春鞦史事勘交之審閲。
不提春鞦地名彙考,隻説春鞦史事勘,當是前者整理已畢或告一段落,暫不再整理下去。因此劉鈞仁幫助整理此稿的時間在一九六二年五月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間,前後約二年半。一九七八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要求科研人員訂個人科研規劃,先是在二月份訂五年的規劃,後來在九月份要求訂三年、五年、八年的規劃。在此期間,顧先生寫過三份素材,二月份的五年規劃,由劉起協助寫成;九月份的三年、五年、八年規劃,由我協助寫成。在第一份素材中,顧先生所寫爲:
春鞦戰國地名彙考已成四分之三
在第二份素材中所寫爲:
春鞦戰國地名彙考約四十萬字
古地名衆説紛紜,必須加以考索,並聯繫其氏族之起源與流徙。
在第三份素材中所寫爲:
春鞦地名彙考
春鞦及左傳中地名最多,可以藉此啓發,上推商、周,下推秦、漢,故頡剛已於二十年前編集各傢之説編成此書,爲研究古史之用。六一年來,又承中華書局前副總編輯蕭項平同誌代覓專傢劉鈞仁爲之考索補綴。全稿現存該局,請代爲索還,俾得寫定齣版。還須請地圖齣版社爲之作圖,分幀插入,以便讀者對於古代地理得有確實的認識。
以上的材料,説明劉鈞仁幫助整理的工作,隻做到瞭四分之三。還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要繼續做,而這一部分做起來更難,劉鈞仁先生沒有能按照顧先生的上述要求,接著做下去,就可以知道它的難度。一九七八年九月顧頡剛先生明確把一生的積稿交給我整理。在他生存期間,一切可由他和我商量著幹;在他去世之後,我依然可照他的遺願繼續幹。如有適當人纔,亦可選取數人,在他的指導下閤作。二年之後,顧先生就去世瞭。我本著他的遺言,按照他的遺願和每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先易後難地一步一步做去。整理這部春鞦地名考稿子,在顧先生去世之後,他所説的一些工作條件都不具備。前年,我在工作上和北京圖書館齣版社的張愛芳同誌有些聯繫,跟她談起顧頡剛先生遺稿中有一些尚未完成而需進一步加工整理的稿子,工作量很大,我已年近耄耋,不可能完成這些加工整理工作,認識的年輕人中,目前也無閤適的人選,爲瞭使這些顧先生一生鈔集下來的僅有一份的稿子不緻散佚,不知北京圖書館齣版社能否把它影印齣版,化身韆百,使它保存下來?這樣想做這方麵研究工作的人,年輕一代學者和後人,就可以接著幹下去,省卻大量收集、整理材料的時間和思索考證方法等問題的摸索。好像接力賽跑,接著顧先生的棒,繼續走下去。張愛芳同誌很贊同,言之於社長兼總編輯郭又陵同誌,他也很贊同。同時我也告訴瞭顧先生的女兒顧潮同誌,她也贊同,認爲是符閤父親心願的。影印顧稿的事就這樣定下來瞭。影印室主任賈貴榮同誌、責任編輯廖生訓同誌積極行動起來,現在八巨冊春鞦地名考齣版麵世瞭。顧先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很高興!
二○○六年四月三日下午
《春鞦地名考》總目錄
第 一 冊
子 集
一 部………………………三
│ 部……………………七六
丶 部…………………一一八
丿 部…………………一三七
乙 部…………………一四一
二 部…………………一八○
亠 部…………………二○九
人 部…………………二五○
兒 部…………………三一九
入 部…………………三二三
八 部…………………三二六
冂 部…………………三五五
冫 部…………………三六二
幾 部…………………三六四
凵 部…………………三六六
刀 部…………………三六八
力 部…………………三八四
勹 部…………………三八七
匕 部…………………三八九
匚 部…………………四一九
十 部…………………四三四
蔔 部…………………四八三
卩 部…………………四八九
廠 部…………………四九三
又 部…………………五一五
醜 集
口 部…………………五二一
囗 部…………………七○○
第 二 冊
土 部………………………一
士 部……………………六○
攵 部……………………七二
夕 部…………………一○九
大 部…………………一二六
女 部…………………二八一
寅 集
子 部…………………三三三
宀 部…………………三五七
寸 部…………………四三七
小 部…………………四四五
屍 部…………………四七四
屮 部…………………四九八
山 部…………………五○一
巛 部…………………五六○
工 部…………………五九○
己 部…………………五九七
巾 部…………………六○八
乾 部…………………六二四
ㄠ 部…………………六七三
廣 部…………………六七七
廴 部…………………七二三
廾 部…………………七三一
弓 部…………………七三五
彐 部…………………七四三
彡 部…………………七四八
彳 部…………………七六五
第 三 冊
卯 集
心 部………………………三
戈 部……………………三二
戶 部……………………九二
手 部…………………一一○
攴 部…………………一三四
文 部…………………一四六
鬥 部…………………一五○
斤 部…………………一六八
方 部…………………二○八
辰 集
日 部…………………二四三
曰 部…………………三一四
月 部…………………三八一
木 部…………………四四九
欠 部…………………八三二
止 部…………………八三五
歹 部…………………八七二
殳 部…………………八七四
比 部…………………八九九
毛 部…………………九○五
氏 部…………………九一一
第 四 冊
巳 集
水 部………………………三
火 部…………………六三二
爪 部…………………六九六
爻 部…………………七○○
爿 部…………………七○一
牛 部…………………七○二
犬 部…………………七四二
第 五 冊
午 集
玉 部………………………三
瓜 部……………………五九
瓦 部……………………六八
甘 部……………………七九
生 部……………………八七
用 部……………………九○
田 部…………………一一三
癶 部…………………一六三
白 部…………………一六四
皿 部…………………二○四
目 部…………………二四二
矢 部…………………二七○
石 部…………………二七四
示 部…………………二九○
禸 部…………………三三二
禾 部…………………三三七
穴 部…………………四○一
立 部…………………四一八
未 集
竹 部…………………四二九
係 部…………………四六一
罒 部…………………五五一
羊 部…………………五六二
羽 部…………………五八二
老 部…………………六一九
而 部…………………六二五
耳 部…………………六二九
聿 部…………………六五○
肉 部…………………六五九
臣 部…………………六九三
至 部…………………七○九
臼 部…………………七一六
舌 部…………………七二五
舟 部…………………七四一
艮 部…………………七四三
第 六 冊
申 集
艸 部………………………三
虍 部…………………三六七
蟲 部…………………四四四
行 部…………………四六九
衣 部…………………四九○
襾 部…………………五一五
酉 集
見 部…………………五四七
角 部…………………五五八
言 部…………………五六二
榖 部…………………六一三
豆 部…………………六一五
豕 部…………………六二九
豸 部…………………六七一
貝 部…………………六七二
赤 部…………………七二六
走 部…………………七三九
足 部…………………七○九
車 部…………………七六四
第 七 冊
辛 部………………………一
辰 部………………………七
辵 部……………………一○
邑 部……………………五五
酉 部…………………五二三
采 部…………………五三三
裏 部…………………五三五
戌 集
金 部…………………五五七
長 部…………………六○八
門 部…………………六三四
阜 部…………………六七○
第 八 冊
佳 部………………………一
雨 部……………………五○
青 部…………………一○六
非 部…………………一一○
革 部…………………一一六
韋 部…………………一二九
頁 部…………………一四九
風 部…………………一九一
飠 部…………………一九五
首 部…………………二○二
香 部…………………二二四
亥 集
馬 部…………………二二七
高 部…………………二六六
鬲 部…………………二八七
鬼 部…………………二九○
魚 部…………………三一四
鳥 部…………………三七一
鹵 部…………………四○○
鹿 部…………………四○七
麥 部…………………四二八
麻 部…………………四三○
黃 部…………………四三六
黍 部…………………四六三
黑 部…………………四六六
鼓 部…………………四七五
齊 部…………………四七九
齒 部…………………四八七
龍 部…………………四八八
龜 部…………………四九六
地名條目筆畫索引
……………………五○三
顧頡剛(1892—1980),江蘇蘇州人。現代曆史學傢,“古史辨”派的主要代錶人物。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畢業。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教育學院、蘭州大學等,並任北平研究院曆史組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邊疆周刊》、《齊大國學季刊》、《文史雜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錶。
顧頡剛從二十年代起即從事中國曆史和古代文獻典籍的研究和辨僞工作。主張用曆史演進的觀念和大膽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會學、考古學等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的曆史和典籍。編有《古史辨》八冊,形成瞭“古史辨”派。顧頡剛在其研究中提齣瞭“層纍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認為時代越後傳說的古史期越長,周代時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朝有三皇,漢代以後有盤古,古史係統的形成,主要齣於戰國到西漢的儒傢之手。他以疑古辨僞的態度考察瞭孔子與六經的關係,指齣孔子的“正樂”與社會上沒有關係,批評梁啓超把孔子說得太完美;斷定六經決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經沒有太大的信史價值,也無哲理和政論的價值;否定瞭儒傢利用六經(尤其是利用《尚書》)編成的整個古史係統。又提齣,必須打破中國古代民族隻有一個、地域嚮來一統的觀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黃金時代等觀念。這些觀點今天看來雖不盡正確,但在當時卻具有反封建、反對經學偶像的意義。
顧頡剛一生著述頗豐,除所編《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漢代學術史略》、《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尚書通檢》、《中國疆域沿革史》、《史林雜識》等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春鞦地名考(全八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