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國當代哲學傢、美學傢,現代哲學解釋學和解釋學美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主要著作《真理與方法》、《柏拉圖與詩人》、《短論集》三捲、《我是誰、你是誰》等。伽達默爾與其師海德格爾共同將傳統解釋學放到現象學本體論基礎上研究,他的齣發點是反對古典解釋學的客觀主義。
伽達默爾將美學看作哲學解釋學的一部分,認為藝術揭示我們的存在,藝術和美是一種基本的存在方式;藝術經驗超越自然科學方法,又接近於哲學經驗和曆史經驗,因而成為解釋學的齣發點,同時,每一件藝術品都應被理解,理解是全部世界的本體論存在;審美經驗和藝術經驗的理解特徵,錶明瞭某種解釋學現象。總之,伽達默爾將審美經驗抬高到瞭哲學的高度,美學成為解釋學的一個有機部分。
伽達默爾詳細分析瞭審美理解的完成過程,總結齣審美理解的鮮明曆史性的特點,通過“對意義的預期”手段,他解決瞭解釋學循環問題。“解釋學循環”主要包括整體與部分的循環、曆史的循環和本文的循環,是矛盾對立雙方在審美理解中的反映。
伽達默爾還強調審美理解的語言性,審美理解的基本模式是對話和問答,審美主體與藝術本文間的對話創造瞭共同的語言。
伽達默爾對於藝術本質的探討是從本體論角度齣發的,藝術作品的本質具有時間性、隨機性,是該作品在特定環境下對特定審美主體生成的特定意義。他認為藝術是與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結閤的;藝術作為一種遊戲,為我們敞亮瞭一個自由的天地;藝術的不斷開放性使藝術與現實的關係問題更為突齣,藝術高於現實而不脫離現實,這一觀點是閤理的。
伽達默爾的美學思想,直接啓迪瞭接受美學理論和讀者反應批評理論。
本書是關於研究“詮釋學”的專著,具體包括瞭:人文主義傳統對於精神科學的意義、“體驗”一詞的曆史、藝術作品的本體論及其詮釋學的意義、偶緣物和裝飾品的本體論根據、真理問題擴大到精神科學裏的理解問題、以語言為主綫的詮釋學本體論轉嚮等方麵的內容。
买这本书时,是为了治疗我的失眠。每次看了一两页,就入睡了。效果非常好。 坚持看了一个月,居然看进去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所有的作品,它的生命力是在被阅读,在阅读时,读者的诠释参与进去,就变成一部新的作品。 作品的精神价值在于:1、教化,是不是有独特的精神家园...
評分哲学诠释学潮流的奠基巨作,其标题的含义是“追寻真理,反对方法”。伽达默尔从浪漫主义时期前后的审美经验观念说起,论述遍及美学、历史学和语言学领域,目标是建立精神科学自身的真理标准,以反对从自然科学中沿用的对于固定现成的方法论的依赖。在伽达默尔这里,个体的意识...
評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4778.html 游戏的真正主体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就是具有魅力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的东西,就是束缚游戏者于游戏中的东西。 ——《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 当帕西法尔通过线索在“绿洲...
最近泡在圖書館讀書讀地不想迴傢瞭,欽此。
评分西哲經典文本
评分進入我生命的極少數哲學書之一。
评分西哲經典文本
评分加達默爾要追求的是真理,這真理不是自近代以來已經為人們所洞悉的嚴格形式的自然科學的真理,而是超越自然科學的真理,狄爾泰高舉解釋學的旗幟首先就是要把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區分開來。自然科學的真理是具有自明性和嚴格性,當人們要追求精神科學真理時,本身就意味著要把精神科學的科學性和嚴格性提升到與自然科學一樣的水平,但同時又要不是自然科學。既要像自然科學又要不同於自然科學。就這一點,加達默爾是繼續著狄爾泰的事業。這種不同於自然科學而又具有自然科學的普遍性的真理,就是詮釋學的真理。加達默爾從美學開始它的真理追求基於兩點:一是人們從藝術作品中明顯地經驗到真理;二是美學理論對存在一種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審美的普遍性真理有相當豐富的資源,這種資源不僅通嚮一種大於美學的真理,更通嚮更廣闊的包括美學於其中的解釋學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