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1966—),河南济源人。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高校教师、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现就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导师死了》《午后的诗学》《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花腔》,2002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花腔》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谜案,显得意味深长,《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花腔》引发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众说纷纭的历史解构,紧密叵测的人物关系网络,真实与虚构之间的飘荡游移,记忆与遗忘的悖谬,声音与缄默的张力,构成了《花腔》复杂与困难的文本形态。 白圣韬、赵耀庆、范继槐三人千头万绪的回忆与叙述将一个以瞿秋白为历史原型的革命人物一生的战斗和感情遭际错综...
评分读到一本好书,其实是不需要写评论的,就好像出门旅行,见了一圈美景回来,也觉得赞叹之外,无话可说。《花腔》是这两年我看到的很好的作品之一。但是因为题材、文体和我平时的兴趣有一定距离,也一直没想到说什么。 《花腔》写的是建国前的事。环绕投笔从戎的共产党人葛任的生...
评分大概是读李佩甫期间,接触到李洱。评论说他是先锋小说的继承者,河南作家群的生力军。这部《花腔》也屡被提及。 一、文体 读《卷首语》——虚假的“卷首语”,想到《跳房子》。当然它没有“跳房子”那么先锋,那是不可复制的。 初读想到宁肯的《天 藏》...
评分葛任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从未出场,却一直存在于白圣韬、阿庆和范继槐的叙述之中,葛任是一个已逝之人,他短暂而波折的一声却的一生是通过三个活生生的人之口拼接而成的。口述、谈话与采访多种形式的组合,乍一看以为不是小说(看过几页后对真实性产生疑惑,寻可以证明这是虚构的...
评分这拿普通话来念“葛任”,真像是什么方言的“个人”,书中也不止一次的暗示了“葛任”就是个人。然而一个人,就如同被语音上的扭曲一样,在后世人眼里和耳朵里,或者就算是在他同时代的人的眼里和耳朵里,也不可避免的被扭曲了。谁是葛任?葛任自己清楚么?葛任没有回答这个问...
2019已读38。这种叙事方式的小说还是第一次读,感觉有点乱。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在黑与白之间随意切换。
评分看了吴虹飞采访李洱的文章:他自称不善于说话。“很多人能把废话说得极漂亮,舌头像蛇信子一样吞吐不息。全是废话,但很有节奏,我真是佩服。”但他很可能是最聪明、最会讲笑话的作家之一。这书有这种赶脚,李的冷酷聪慧在书中像碎片闪光。也不是总闪,但每次出现你会觉得他的幽默又要出来捉弄人鸟。
评分神一样的叙述
评分所谓新历史主义小说,用杂语化的众声喧哗拼贴出历史的“真实”,书写知识分子的追寻与幻灭、自欺与沉沦,阅读过程中不时有啼笑皆非的时刻,但总的来说还是沉重失语,大概就像会觉得只是闹剧而不是好的喜剧一样,还是不够喜欢这类文学。
评分不耍花腔,哄你是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