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知識分子 曆史 知識分子史 陳徒手 文化 社會史 傳記&迴憶&書信&日記&年譜&評傳 中國
发表于2025-02-01
故國人民有所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記錄瞭上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錶性的、全國一流教授的生存處境:俞平伯、王瑤、傅鷹、周培源、賀麟、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馮定均任職於北京大學,蔡旭、陳垣兩先生則分彆任職於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陳徒手,本名陳國華,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先後在中國緻公黨中央機關、中國作傢協會工作。現供職於《北京青年報》。主要從事知識分子專題資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紀實》推動瞭國內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檔案材料的齣處若是交待明白,豈不更好?
評分一直覺得一個人的智慧部分可以體現在對大時代的把握上。對未來的天真讓許多知識分子選擇留在瞭大陸,而有智慧的諸如鬍適者,則逃過瞭一難,從此境遇大不同。本書涉及的好幾位知識分子,都幻想自己不過問政治就能安身保命,隨波逐流,可這恰恰讓他們失去瞭保護自己的武器。院係調整,思想改造,反右,文革,一波一波浪潮打得他們措手不及。自己幾十年來的學術底蘊甚至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都被踏在腳下。翻讀他們後期的檢討材料,有的人在運動的磨閤下已經讓政治的烙印永遠地打在自己的腦中,言語激奮卻又麻木,想起一九八四最後喃喃地說齣我愛老大哥的溫斯頓。很難想象他們心裏經過瞭何種磨難,又換得瞭怎樣復雜和蒼涼的心境。
評分把如此好的題材僅僅處理成人物“側影”有些可惜。就素材而言,本書完全可以深入梳理北京高校係統中黨委與行政(尤其是非黨校長)之間的權力轉移、“左傾”書記對中央部委之政策執行與偏離等等一係列命題。大概《人有病天知否?》的成功讓作者背上瞭包袱,此迴延續《人》的寫法卻沒能真正寫齣這些知識分子的睏境,甚是可惜。
評分老實人寫老實文,力有不逮。
評分水平一般,文風也一般,且主觀性太強。
5年前的夏天,意外地有幸在燕园住了一个月。在北大闲逛时,一位热情的老校工对燕南园指点了一番——63号的红楼,是马寅初校长的旧居,门口就是秘书室和车库,进去是老校长的住处,现在改成了北大的老干部活动室;隔壁64号是翦伯赞先生最后的住所和自缢之处;那一边54号二楼...
評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朝代鼎革之际大抵都会遇到一种哈姆雷特式的抉择:To be or not to be。新的统治者非常在意民间知识分子的评价,因此对知识分子的钳控,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一个个奏章或者红头文件中。归根结底,控制头脑就是控制国家的关键,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新政权对...
評分可怜我对建国初政治运动一知半解,读前也没做好工作,对于“鸣放”“四清”“三反”“五反”都只有些零星印象,读这本书时就多少脉络不清。 还好,这本书体例简单,逻辑清晰。拿来十一个知识分子的史料,多是一些简报、会议记录,不动情的将资料和当事人事迹按时间...
評分《故国人民有所思》,陈徒手著,三联书店,2013年5月第1版。 其实,故国人民还是无所思的好。按原书语,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动作,就是“摧折学人的抵抗和非议”,也就是要改造这些旧式的知识分子,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一起来。因此,不需要他们思,人民大众就更不需要思了。 ...
評分十一位教授的故事,他们是:俞平伯、马寅初、陈垣、冯友兰、汤用彤、贺麟、周培源、傅鹰、王瑶、蔡旭、冯定。很多情节的确让人有所思,没有酸甜只有苦辣,其中冯定一篇感觉与聂元梓当年的大字报有某些关联。不过与作者另一本著作相比,《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
故國人民有所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