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人民有所思

故国人民有所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徒手
出品人:
页数:24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3580
丛书系列:陈徒手作品
图书标签:
  • 知识分子 
  • 历史 
  • 知识分子史 
  • 陈徒手 
  • 文化 
  • 社会史 
  • 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评传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均任职于北京大学,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关于知识分子49年后的种种遭遇,首先是章诒和先生的《最后的贵族》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他们优雅博学,却难以善终;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大师,却在各种运动中成为批判的对象。而如何处理政治、权利、学术的关系,是知识分子思考的永恒话题。后来,有幸得到章立凡先生的《往事未付...  

评分

和《人有病,天知否》一样,陈徒手此书书名,也取自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七律·有所思》作于1966年6月,全诗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不过,由于缺少...  

评分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是毛泽东写于上世纪六〇年代的《七律•有所思》之末联,时值风雨欲来的前夕,诗意所指耐人寻味。而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借来此句,勾抉梳理那个逝去的时代“酸辛”、“苦涩”的往事,以今视...  

评分

忘了是哪个领袖说过,七嘴八舌好过寂静无声,这无非是鼓励大家多说话,通过群体的辩论来汇聚集体的智慧。莫言也说过一句,沉默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求自保不得不说一些应景甚至违背自己良知的话。 本书以十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一直有过疑问...  

评分

5年前的夏天,意外地有幸在燕园住了一个月。在北大闲逛时,一位热情的老校工对燕南园指点了一番——63号的红楼,是马寅初校长的旧居,门口就是秘书室和车库,进去是老校长的住处,现在改成了北大的老干部活动室;隔壁64号是翦伯赞先生最后的住所和自缢之处;那一边54号二楼...  

用户评价

评分

太流水账了

评分

把如此好的题材仅仅处理成人物“侧影”有些可惜。就素材而言,本书完全可以深入梳理北京高校系统中党委与行政(尤其是非党校长)之间的权力转移、“左倾”书记对中央部委之政策执行与偏离等等一系列命题。大概《人有病天知否?》的成功让作者背上了包袱,此回延续《人》的写法却没能真正写出这些知识分子的困境,甚是可惜。

评分

得毛边一册

评分

这本小书非常不错,读完之后很有启发性,尤其是讲北大的那几个人,很有料,但叙述很克制,引而不发。只可惜未用学术注释,写成了文学体,不过,此点倒是可以理解。若非对这段历史做研究者是读不出这里面的二层含义的,仅仅是猎奇的豆瓣诸君也只能当看个“前朝故事”,叹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然后打上个三星,继续做着小清新且自由的中国梦罢了

评分

中文系的人来写这些事,确实不如历史系的(我是说杨奎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