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生於香港。1988年開始撰寫藝評、文化及時事評論,並曾參與各種類型的文化及社會活動。現為鳳凰衛視評論員,《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內地、香港及馬來西亞十餘份報刊雜誌專欄作傢。主要著作有《常識》、《我執》。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種藝術,那麼我們欣賞這種藝術的唯一方式便是毀滅它。
想象一下煙花,特彆是蔡國強那些爆炸藝術。當你目瞪口呆地看著它們在半空綻放的同時,可曾意會得到那是一個消失中的藝術?我們總是把毀滅與創造視為相反的過桯,又總是把藝術和創造聯係起來,覺得藝術絕對不是毀掉什麼,而是在創造一些東西。可爆炸難道不是一種終極的毀壞嗎?煙花難道不就是一連串的破壞與消亡嗎?我們欣賞煙花,其實就是在欣賞損毀的壯美。
同樣的,飲食也是如此。我們有時候會用“乾掉”去形容進食,比如說“乾掉一碗麵”,“把整桌菜乾掉”;那個“乾”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壞。形容一頓吃完的飯,我們會說那場麵真是“狼藉”;這豈不是一樁慘案的遺留現場?
隻有透過吃的動作,我們纔能完整體驗食物之美,纔能領會食物作為一種藝術的精髓。可是吃的動作同時也就是一種破壞、吞沒與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於它的死亡,不消滅食物,我們就無從欣賞食物。飲食藝術乃是一種關於毀滅和敗亡的殘酷的黑色藝術;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壞的一刻。
“味道”是梁文道先生成书于03年至12年之间的一些美食专栏辑录,总共包括三本小册子:《味道之人民公社》、《味道之第一宗罪》、《味道之味觉现象》,我觉得由浅入深的阅读顺序应该是《味道之味觉现象》-《味道之第一宗罪》-《味道之人民公社》,之前没有在意,直到三册读完,...
評分 評分作為香港知識份子代表之一,梁文道在流行刊物《飲食男女》裡寫飲食評論的專欄,當然是人所樂見的:一本鼓吹消費的周刊裡終於可以有一把人文關懷的知性聲音了。香港號稱美食天堂,知識份子在天堂裡的路有多難走,不足為外人道。 如果書名讓你想起哲學的「現象學」,那是個美麗...
評分在自序里梁文道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一个媒体人要混作家这碗饭。对于作家来说,为什么要写并付之铅字,梁文道要回应的则包括自己非专业的尴尬。虽然他坦言自己没有做文艺复兴式学者的野心,但我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都说了很多,也有条件写很多,并播散出去。...
評分時翻時新,有情趣的飲食小品,輕鬆愜意。
评分像是喝完瞭一罐早已沒氣的可樂。序言中他自謙的那段話,是全書中唯一真實感人的話,而且作為讀者,我很後悔沒有聽從他的勸誡。
评分有種讀《舌尖上的曆史》的感覺,看似是寫吃,實則寫的是“泛飲食文化”,由吃牽連齣的社會,政治,心理,哲學等領域的問題。文化人的“脫離飲食思考飲食”,跟讀美食傢寫吃完全是兩種樂趣。
评分是《味道》係列三部麯中最直麵食物本質的,從飲食的意義、保鮮的意義、食物作為一種味覺和視覺乃至觸覺的藝術方麵探討瞭美食存在的意義和我們對美食的界定與認知。
评分我想說,梁文道也(曾)是個吃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