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1885-1967),中國散文傢,翻譯傢。原名櫆壽,字啓明,晚年改名遐壽,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留學日本,與兄樹人(魯迅)一起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五四運動時人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論文《人的文學》《美文》,新詩《小河》等在新文學運動中均有重大影響。所作散文,風格衝淡樸 訥,從容平和。在外國文學藝術的翻譯介紹方麵,尤其鍾情希臘日本文學,貢獻巨大。著有自編集《藝術與生活》《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三十多種,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等。
《雨天的書》收錄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編集中最著名、最有代錶性的一本,收錄瞭《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這本書最可顯示周作人前期隨筆的風格特色,也就是“極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響深遠。
“雨天的書”,書如其名,晶瑩剔透,寜靜雋永,如《喝茶》:“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飲,得半日之閑,可抵上十年的塵夢。”
周作人在《雨天的书》序言里面写到—— “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雨虽然细的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
評分《雨天的书》跋 周作人《燕知草跋》云: “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好做,于是改而写跋。 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的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跋则是整个读过之后随感地写出一点印象,所以...
評分那些忧郁的琐屑 ——读《雨天的书》 ●子非鱼兮 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手持一封信交给鲁迅,信上这样说: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
評分蔼理斯的话 周作人借蔼理斯的思想讲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今中学课本中的历史笔直、清晰,以近代史为例,封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共产主义的尝试,似乎历史像成长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一步步地修正和超越自己,螺旋式的上升。我们就这样打扮了历史,也照此期待着未来,建国后,胡...
評分《雨中的书》,经典的文字那几处,已经说的不能再说,我记下后回味便罢。而我读来前几十页,最大的感想有二: 一、周作人的文字除了珠圆玉润脍炙人口的那几篇,另外平常的文字读来很没有味道,是如白开水、流水账一般的没味,大概前几篇只是日记小文吧。我是一个无聊人,在初秋...
“我近來的思想動搖與混亂,可謂以至其極瞭,托爾斯泰的無我愛與尼采的超人,共産主義與善種學,耶佛孔老的教訓與科學的例證,我都一樣的喜歡尊重,卻又不能調和統一來,造成一條可以實行的大路。我隻將這各種思想,淩亂的堆在頭裏,真是鄉間的雜貨一料店瞭”
评分透著浙東人和日本人混閤後的淡味
评分“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 微妙地美地生活。”這或許就是作者的心跡。作為一個歷來有所爭議的人物 其人其心 卻總被大哥的身影所遮蔽 或濛在歷史的煙塵中。可一如他所一筆提過的“雖然有人對他投石 或袖著他的書——但是我們不妨聽他說自己的故事。”來得真實 平凡又不乏生趣。
评分短短幾百字的《自序一》寫得太好瞭,百讀不厭。
评分短短幾百字的《自序一》寫得太好瞭,百讀不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