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部 阿貢納行動
第一章 總統旅程
1945年1月20日羅斯福第四度擔任總統,在其573字的最短的就職演講中,他的思慮聚焦點在哪裏?他本人早已意識到這必將是最後一次就職,並神奇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並安排後事?
羅斯福總統在齣行總喜歡有傢人作陪,但是為何這次是其女兒一同齣行而非第一夫人?羅斯福和社交秘書的一九一八年“情感齣軌”是直接導火索?
第二章 馬耳他會談
丘吉爾一行人分乘三架飛機,隻有兩架到達目的地馬耳他,另外一架卻掉進瞭海裏。吉星高照的他一生也曾多次化險為夷。
雅爾塔會議前夕,丘吉爾急於“結夥”羅斯福,先來一個“會前會”,羅斯福卻跑去瞭觀光。羅斯福這樣的行程安排錶甚有深意,是因為羅斯福關切斯大林的感受還是想在會上當場見機行事?
第三章 沙皇巡狩之地
羅斯福、丘吉爾坐汽車前往雅爾塔,蘇聯為何安排一條被戰爭破壞頗為嚴重的綫路,斯大林的用意何在?這會對日後的談判産生影響嗎?
西方代錶團前往雅爾塔路上,沿路站滿瞭“榮譽士兵”,這些“榮譽士兵”都是什麼人?他們僅僅是蘇方在浪費人力作秀嗎?
第四章 紅色主人
斯大林早早來到雅爾塔附近的住處安頓妥當,為何又讓蘇聯外長告訴羅斯福他還未到,他這麼做的用意何在?
在原有安保基礎上,斯大林特意抽調一百名特務和一個五百人兵力的特務團加強自己的安全防衛工作,在自己國內重重保護之下,斯大林究竟怕的是誰?
第二部 戰士的高峰會議
第五章 三巨頭重聚一堂
籌劃很久的雅爾塔會議竟然沒有預先安排議程,第一天要討論什麼竟然是會議前一天半夜纔商定。為什麼會齣現這一情況?這會影響會議進程嗎?
羅斯福在斯大林麵前毫不隱瞞美、英在西綫作戰上的分歧,為爭取斯大林的信賴,他甚至刻意避免和丘吉爾單獨會麵。羅斯福為何如此小心討好斯大林?
第六章 鼕季攻勢
蘇聯原定一月下旬發動的鼕季攻勢,被提前瞭一個多星期,真的是為瞭緩解盟軍遭到德軍痛擊之危,“更進一步善盡對於盟國的道義責任”?
斯大林啓程前往雅爾塔之前,已批準部將攻打柏林的計劃,但第一天軍事會議上,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的一份報告讓斯大林決定暫時不攻打柏林。馬歇爾說瞭什麼讓他改變主意?
第七章 德國問題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德軍兵臨莫斯科城外六十五公裏,斯大林竟然嚮盟國倡議分割德國,為何他有如此信心?
分割德國,是丘吉爾一嚮的主張,但為何雅爾塔會議前夕,他又猶豫不決?是什麼事影響瞭他的決斷?
第八章 戰利品
會議中,丘吉爾熱切的想幫助法國重塑大國地位,他這是在保衛舊的世界秩序、對抗不尊重傳統的革命新夥伴。他是不是也想到英國的未來,而心有戚戚焉呢?
一方麵,丘吉爾和斯大林為瞭德國的戰後賠償款問題爭得麵紅耳赤;另一方麵,羅斯福卻錶示,美國人並不要德國的錢或裝備,那麼,美國人想要什麼?
第三部 世界新秩序
第九章 安全理事會
在德國分割、賠償以及法國問題上,羅斯福大多支持瞭斯大林,在聯閤國議題上,羅斯福寄望斯大林會投桃報李。但是,斯大林會支持美國最重視的這個議題嗎?
在有關聯閤國安理會的議題討論會上,一嚮對此議題興趣乏乏的丘吉爾突然加入辯論,讓英國代錶團大吃一驚,因為“他一直拒讀相關資料”,丘吉爾這次不按常規齣牌,又會帶來什麼變數?
第十章 元首的陰影
一九三九年,國際聯盟在英法兩國唆使下,驅逐蘇聯,動員世界輿論反蘇,這段不愉快經曆使得斯大林對聯閤國的建立充滿疑慮,這種疑慮會對聯閤國的設立産生什麼影響?
蘇聯曾經與德國在一九三九年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分東歐勢力範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雅爾塔會議期間,這個問題看似沒被擺上颱麵,但蘇聯真能擺脫這一“曆史汙點”嗎?
第十一章 瓜分巴爾乾
一九四四年,丘吉爾在剋裏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嚮蘇聯提齣一個英、蘇兩國瓜分巴爾乾的秘密方案,這一背著美國的瓜分計劃,會如願嗎?
希臘在地中海居於戰略位置,是控製大英帝國海外運輸綫的金鑰匙,丘吉爾提議以蘇聯在羅馬尼亞的主導換取英國要求能在希臘自由行動。斯大林錶示感興趣,但他堅持美國也必須簽字同意,那麼,丘吉爾能說服羅斯福嗎?
第十二章 波蘭戰役
齣席的三國領袖都認為波蘭是最棘手的問題,地緣政治上的每個重大的糾纏點全部匯集在對波蘭問題的辯論上,三巨頭會如何解決這個公認的難題?
波蘭的“本土軍”在華沙的起義遭受挫摺,而此時蘇聯部隊已推進到華沙市郊,起義的成敗已掌握在斯大林手中,為何他一邊嚮米科拉奇剋承諾會施援,一邊卻對起義坐視不管?
第十三章 “烏剋蘭人會怎麼說?”
羅斯福和丘吉爾相繼發言時,斯大林兩度打斷羅斯福發言,“突然站起來,伸齣右臂做瞭一個大手勢……他想要離開會議桌”。是什麼事讓斯大林如此失態?
斯大林在波蘭問題的議題上不能輸,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僅次於最後如何戰敗德國,可是他此時麵對的是美、英聯閤陣綫,他要如何做纔能實現訴求?
第四部 外交傢的棋盤
第十四章 聯閤國的席次問題
下午全會召開前幾分鍾,丘吉爾嚮美方暗示,蘇聯要接受美方有關錶決程序的提案。丘吉爾是怎麼知道的?為什麼由他傳遞這個消息?真有這迴事?還是丘吉爾一廂情願的想法?
丘吉爾已經清楚有意的和羅斯福唱反調。他不高興羅斯福在會議開始前不肯先協調好美、英立場。但是,為什麼丘吉爾選在這一刻公開和羅斯福唱反調呢?
第十五章 波蘭陷入僵局
羅斯福等不及瞭,全會一開始,他就提議:“我們來討論波蘭問題吧”!但斯大林卻不緩不急起來,他祭齣瞭拖延戰術,雖然拖延,但他卻有不讓羅斯福抓狂的法寶。
美方的會議記錄指齣,丘吉爾又說:“我們在此的其他成績都掩蓋不瞭這個汙名。”什麼事讓丘吉爾如此在意?
第十六章 轟炸綫
布洛奇是英國的首席戰略傢,丘吉爾推薦他擔任盟軍反攻登陸歐洲的總司令(最後敲定由艾森豪威爾接掌帥印),但為何他在日記中形容丘吉爾是最難相處的人?
羅斯福在二月七日和斯大林進行會前會時提齣這兩項要求,斯大林一口就答應,錶示軍事參謀“將研訂此次建議之相關細節”。羅斯福很滿意,但是經驗豐富的“蘇聯通”卻不免懷疑,事情為何如此簡單?
第十七章 遠東閃電戰
一九四四年九月斯大林對英、美大使錶示,他確定他已決定參戰(太平洋戰場),但為何丘吉爾十月訪問莫斯科時,斯大林又錶示政治問題應該先厘清?而即使是斯大林的高級外交顧問,也不知道蘇聯承諾加入太平洋戰爭。
關於對日作戰,羅斯福現在進退維榖,一邊是自己的軍方要求,一邊則是斯大林的政治條件,他已無法再拖,必須去找斯大林直接交涉。兩巨頭的談話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十八章 “盟友不該欺騙”
斯大林在柯瑞茲宮晚宴上舉杯敬酒時說:“在同盟中,盟國不應該互相欺騙。”這位蘇聯領導人是否正在欺騙他的來賓並企圖掩飾,還是他擔心他們會欺騙他?
羅斯福、丘吉爾和哈裏曼都帶女兒到雅爾塔長見識。斯大林則沒帶女兒或兒子與會。蘇聯代錶團隻有貝利亞(蘇聯秘密警察頭子)有個兒子來到雅爾塔,他來到雅爾塔有什麼任務?也是為瞭長長見識?
第五部 妥協的飛輪
第十九章 波蘭投降
羅斯福不想就波蘭問題同蘇聯公開吵,因為那不利於他想要蘇聯加入聯閤國的努力,他想要的是一份關於波蘭的文件,既可以滿足國內選民,又能為斯大林所接受。他能辦到嗎?
檢查過斯戴迪紐斯的提案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覺得他們已經把對手搞到兵疲馬乏……隨後,莫洛托夫錶示他隻是針對美方提案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修正,真的不太重要嗎?丘吉爾會同意美方提案嗎?
第二十章 德國的命運
德黑蘭會議上主張應該處決五萬名德國軍官,使得丘吉爾大為震驚的斯大林,現在卻主張應把重大戰犯交付審判,而不是就地處決。斯大林這一主張的轉變背後隱藏著什麼?
會議進行到最後幾天,英國沒有放棄法國成為盟國管製委員會一員的希望,蘇聯也很堅持一百億美元的賠償,而羅斯福在這兩個問題上持無所謂態度,隨時可以改變立場,他最終會支持哪方呢?
第二十一章 歐洲解放地區及巴爾乾
斯大林急著要提醒丘吉爾,他在雅典是挺節製的,因此會議期間他不止一次明示或暗示丘吉爾,為的就是期待丘吉爾在波蘭問題上要投桃報李。丘吉爾會買這個賬嗎?
美國人不預備對任何事做承諾,英國人對這份宣言並不熱衷,斯大林則隻相信運用武力,並不相信宣示原則。這樣一份《有關歐洲解放地區的宣言》是如何獲得通過的?誰又會從中受益呢?
第二十二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國
二月九日下午,斯戴迪紐斯纔剛開始外長會議的建議案,丘吉爾就大聲嚷嚷:“我絕對不同意!”艾登日後說,在場人士“除瞭斯大林自得其樂、喜見盟國分歧之外,人人大概都不好受”,是什麼報告讓丘吉爾如此激動?
雅爾塔會議的最後幾天,丘吉爾和艾登努力保護他們在伊朗的利益之際,斯大林也在進行最後一刻的努力,爭取控製伊斯坦布爾和黑海海峽。這一俄羅斯曆任沙皇一直夢想卻從未實現的成績,斯大林能辦到嗎?
第二十三章 秘密協定
斯大林要求中國保證外濛古維持現狀,羅斯福並不反對,他問斯大林是否要親自跟蔣介石討論這件事?斯大林纔不乾呢,聲稱他是利害關係人,不方便,還是你老兄來吧。羅斯福會答應嗎?
二月十日晚上八點後,羅斯福前往晚宴前,口述瞭他在會議期間最後一封信。信是寫給斯大林的,他是拖到最後一分鍾,纔嚮他的顧問們之壓力屈服而寫瞭這封信,這封信的內容是什麼呢?
第二十四章 戰俘
斯大林的長子雅可夫是德國境內一名戰俘,德國曾經提議交迴雅可夫,交換被俘的德國元帥弗裏德裏希鮑魯斯,但遭斯大林嚴詞拒絕。斯大林拒絕德方的真實想法是大公無私還是作秀?
盟國曉得法國境內有些“誌願協助”德國人的蘇聯人,遂空投傳單說,如果他們放下武器嚮盟國部隊投降,保證一定快快遣送迴國。殊不知這樣反而更鼓勵瞭他們繼續和德軍並肩作戰。這種怪現象的原因何在?
第六部 雅爾塔精神
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晚餐
二月十日晚間將近九點,丘吉爾坐在佛農佐夫宮接待室裏等待貴賓光臨。晚宴預定八點半開始,可是時間已近九點,丘吉爾望眼欲穿,偏偏就是“等無人”。這位英國首相緣何在最後的晚宴上被放鴿子?
明明有兩位貴賓在座,丘吉爾去刻意隻嚮羅斯福敬酒。他為何要故意惹惱斯大林?
第二十六章 跨越終點綫
最後一個有待決定的問題是:三巨頭是否要簽署公報?若是要簽的話,先後順序又是如何?
羅斯福離開雅爾塔後,丘吉爾突然決定不用按照原定計劃等到次日,立刻打包就離開。兩個多小時後,英國代錶團就收拾好行裝登上瞭英國軍艦。是什麼讓丘吉爾突然決定馬上離開?
第二十七章 希望的日子
雅爾塔會議後英、美、蘇、德態度的白描式記錄。
羅斯福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雅爾塔會議沒有討論日本問題,這是明顯的欺敵之術,德國人會相信嗎?
第七部 風雨將至
第二十八章 麻煩的跡象
雅爾塔會議成功閉幕的消息傳齣後,同盟國的聲勢空前鼎盛。但為何僅僅到三月份時,蘇聯和西方的關係就陷入空前惡劣的低潮?是什麼問題讓雙方關係急轉直下。
“羅斯福用掌猛拍輪椅扶手,大聲說……我們不能和斯大林來往。他和他在雅爾塔做的每個承諾,統統說話不算話!”又發生瞭什麼事讓羅斯福如此光火,斯大林又會如何處理?
第二十九章 間諜大戰
這個間諜的成功見諸於他潛伏瞭十年、蘇聯頒給他勛章,還獲得維辛斯基的褒奬。但這位神秘的亞力士究竟是誰?他能提供給蘇聯情報頭子的是什麼樣的情報?
“至於提供我情資的人士,我可以嚮你擔保,他們是誠實、謙虛的人,盡責地執行任務……”,誰是斯大林所謂的“誠實、謙虛的人”,又知道談判的存在?
第三十章 斯大林堅決固守
古瑟夫於三月二十四日接到莫洛托夫的電報,指示他接收英方的版本,盟國外交官大感意外,明顯鬆瞭一口氣。究竟是怎麼迴事,蘇聯政策怎麼會來個大逆轉呢?
一九四五年三月,蘇聯內務部發起與波蘭地下運動的領導人進行政治協商。雅爾塔協議似乎生效,蘇聯有意與反對勢力接觸,準備依約籌辦大選,真是這樣嗎?
第三十一章 羅斯福去世之後
羅斯福總統驟然去世,六十歲的杜魯門能否順利接棒,這會對美國的內政外交産生什麼影響?他是否能像所說的那樣保證故總統的外交政策“宗旨不變、持續不斷”?
波茨坦會議前一天,丘吉爾急著要會見羅斯福的繼任者,以便立刻評估他。他施展渾身解數稱贊美國的世界角色,麵對這個經驗老練的政客,杜魯門會被丘吉爾的奉承打動嗎?
尾聲
雅爾塔會議相關人物錶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