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这本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极其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其实颇为陌生的主题: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为何需要建筑?为何某种美的建筑会令你愉悦?为何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又会改变?建筑与人的幸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德波顿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足以颠覆你日常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实在不能容忍我喜欢的作者被这么糟蹋!——翻开"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中文版(译作《幸福的建筑》)任何一页,都能找到错字、挑出语病或是发现逻辑混乱,更别提译得乱七八糟的建筑专业术语了。 冯先生,你搞清楚!翻译可不是说说口水话就能混过去的!你自己都知道作者...
评分惭愧得很,网上查得阿兰.德.波顿的新书:工作的喜乐哀愁(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下个月上市,我却连他次新的书,比如身份堪虞(Status Anxiety)和幸福的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都没有碰过。阿兰并非多产的散文作家,比照一下,是我太蜗牛了。 ...
评分用德波顿的理论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住所的建筑风格、居家装潢、甚至衣着品味来摸索他性格中潜藏的不为人知的部分。我们内心缺失什么才会追求什么,比如过惯了奢华糜烂的日子,会对那些粗糙生活中的简朴的美产生异样的神往感受。他举的例子如法国路易十六的玛格丽特王后,...
评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到幸福呢? 是花园里迎着风悄悄抬起头来的香豌豆,是那缕斜斜照进窗子的明媚的阳光,是餐桌上印着大朵玫瑰的麻纱桌布,还是阁楼上宁静温暖的冥想空间? 要问一座精美的房子是不是可以当作家庭幸福的保证人,就好像问一个标着VVS、D级Ideal切割的克拉钻戒是...
评分如果一件T恤衫加牛仔让你觉得无论什么场合都舒适自如——当然,听古典音乐会和参加上流社会的party除外。 如果波西米娅风格的上衣混搭亚麻布料的裙子,脚踩洛丽塔小皮靴,让你觉得撒娇耍俏是如此自然的事儿。 如果一袭绸质长袍配上银光流彩的貂皮披肩让你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太文邹邹,觉得读起来不够简白,有时候看走神,发现也没问题。。。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太文邹邹,觉得读起来不够简白,有时候看走神,发现也没问题。。。
评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太文邹邹,觉得读起来不够简白,有时候看走神,发现也没问题。。。
评分波顿才思不俗,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附带把为此书做的演讲听了一遍。
评分太啰嗦了。关于建筑的解读,要真正读懂需要补充较多基础知识。但关于美和幸福的论述,还是值得一看。也算抚慰过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