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中世纪 英国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史 外国文学 英国 历史 西方古典文学
发表于2025-02-15
中世纪作家和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一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介绍中古英语文学作品。作者在对中世纪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的同时,特别强调它们在英国文学传统上的重要地位和它们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体裁、叙事的角度与规模、宗教和世俗的主题及意象,以及其他各种艺术手法的借鉴。如果我们不能深刻了解中古英语文学的背景,任何对于20世纪美国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文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难以深入进行的。
非常不错的中世纪研究著述,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很大。能把中世纪(1100-1500)文学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即使没看过一些中世纪文本也没有关系。让人从现代文学研究的众多理论概念中缓一口气,因为中世纪文学研究里,许多现代文学概念行不通,如:作者(Scriptor、Compiler、Commentator、Author在中世纪都是作者,彼此没有高下等级之分);喜剧/悲剧(中世纪戏剧没有这种划分,因为缺少对希腊戏剧的了解);读者(阅读不是一个私人缄默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交过程)ETC。重视中世纪文本中个性的表露,即“抱怨和请愿”模式。从叙事诗的形式标准Scope和Scale出发来分析文本也相当敏锐,读出了中世纪文本的“大比例叙述”发展趋势。另外,对中世纪世界观在文本中的反映用《农夫皮尔斯》说明的相当清楚
评分中世纪文学导读。收获还是挺多的,就是最后一章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不过本书也不是专门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关系的。有部分译误。
评分中世纪文学的时代特点是虚构作品还没从历史当中分离出来,并且没有什么文学体裁的意识。这时期的作家基本上没有发现个性,大多数都是些行吟诗人,他们的作品多数都带有匿名性,只是在诗行的某处以向读者情愿或抱怨的口吻卑微地道出自己的名姓。同时在中世纪作品的接受者经历了从“聆听”到“默读”的变化。 文学体裁上,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伯罗将叙事体命名为“历史”、“传记”和“故事”。这里面细分又有很多,比如浪漫传奇、韵文故事、训诫故事、圣徒传记等。这些故事的寓意呈现模式被伯罗分成“讽喻”和“例证”。讽喻是对概念化人物进行提炼和引申,例证是通过一些典型故事阐明道理(有时是强行的)。 语言习惯决定哪些作品会得到保存。比如大量头韵诗因诘屈聱牙而丢失。中古与文艺复兴在英国并无明确界限,中古作品的风貌影响了英国文学的风貌。
评分记叙文的三种形式:fabula,hystoria,argumentum;四种作者,scriptor、compilator、commentator、auctor;bello stilo特指高雅的史诗风格;维吉尔之轮:humilis(牧歌),mediocris(农事诗),gravis(illustre)(埃涅阿斯);两种寓意程式:allegory与exemplification,自然之书(speculum)与上帝之书;神秘剧、道德剧、抒情诗、叙事诗、韵文故事与浪漫传奇。
评分补标记,当时主要从文献影响层面关注了托尔金研究译介的作品,像战歌《莫尔顿之战》,哀歌《航海者》还有绕不过去的史诗《贝奥武甫》。但重点最后落在了三部他所谓的仙境奇谭上——浪漫传奇(叙事长诗)《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谣曲(短叙事诗)《奥菲欧爵士》及梦幻宗教诗《珍珠》,均以“善灾”作结,被译介成近代英语后共同收录进一个小册子。高文爵士在最终的逆转时脖子上留下象征着他的人性缺陷的伤疤,这在贝伦的故事中得到了相似的回响。《奥菲欧爵士》则复刻了《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只是将地狱中的“恶灾”结局替换为了凯尔特传统下仙境中的“善灾”,这也传承到了露西恩之歌,《珍珠》是三者中最神秘的善灾,宗教隐喻过浓。尤其是梦境后失落信仰回归的前兆还不清晰,还得在去参照下小册子才能补充进论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世纪作家和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